整合资源 优化服务 “一口受理”保障劳动维权
2023-04-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杨浦劳动保障维权服务质效,2022年12月12日,区人社局正式推出劳动维权“一口受理”综合窗口。“劳动保障维权综合窗口”整合了人社局监察、仲裁、信访以及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街道等各方资源,实现了一口受理、联合维权、便民高效的预期目标,首次受理案件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有大幅提高,呈现出新作为、新气象、新成效。
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了“一口受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综合窗口工作队伍,就“一口受理”运作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多次开展联组学习、案例研讨、交流分享,从思想上认识到“一口受理”对工作的推动意义,为真正实现“一口受理”的场所融合、人员融合、业务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首问责任、便民高效。明确“首问责任制、先行调解、尊重当事人意愿、便民高效”的工作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监察-仲裁案件分配规则,制定并使用统一的《劳动维权信息登记表》。案件分配规则既有总体原则、也枚举了具体情形、还设置了兜底条款,确保每一个符合受理条件的劳动关系案件都能当场受理;不属于本地区、本部门受理的,告知维权渠道,并提供必要帮助。运行以来,大多数当事人表示,“一口受理”的窗口很好,如果诉求涉及2个部门,原来要跑2个窗口,排2次队,填2张表,现在只要进1扇门、填1张表,人社部门提供集约式服务,自动帮劳动者安排最优维权方案,省时省心、便民高效。
三是监测预警、联合协作。优化后端案件协同处置流程,充分发挥信访热线预警、监察执法调查、仲裁调解裁定的程序优势,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信访热线拧成一股绳,案件在人社系统内部有序流转、共享,切实提升案件处置办理综合效能。运行以来,共发布预警信息10余条,分别来自12345热线、规模性裁员咨询、咨询电话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所辖街道。
四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建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按照“行业主管、属地责任”、“监察调查、仲裁兜底”的分类处置方式,明确信息来源和处置流程。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组建工作专班,统一接待,优先安抚稳定劳动者情绪、引导依法维权,同步开展调查取证、先行调解、执法裁定等应急管控查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或激化,力争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畅通渠道,设立农民工欠薪维权“绿色通道”。研判农民工欠薪维权的态势,在建立区劳动维权综合受理窗口的基础上,适时增设农民工欠薪维权专窗。依托区联合调解中心、街道调解中心,即时开展先行化解,引导劳资双方协商一致,尽早化解矛盾,避免纠纷激化升级。对于协商不一致的案件,探索劳动监察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执法流程,劳动仲裁当场立案、排期开庭,最大限度压缩维权时间,提升维权处置时效。
(二)源头管理,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依托街道监督、监察仲裁和部门协作等机制,加强街区两个层面的监督化解力度。一是充分发挥街道网格的就近就地优势。通过街道劳动监督网格,持续加强对企业排查力度,并将排查与调解相融合,即排即调,风险隐患当日查、当日调,努力不让矛盾出辖区;二是强化对监察仲裁案件梳理分析。即接即办,加快办理速度,对涉案人数多、金额大、社会影响广的案件,第一时间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三是充分发挥区治欠办牵头统筹作用。开展劳动关系隐患排查日报工作,组织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在各自主管领域、辖区认真排查风险矛盾,每日报告,有事即报,全力消除隐患纠纷。
(三)紧盯重点,建立重点企业监测名单。梳理区内规模性头部企业、裁员减员企业、退工异常企业、未缴纳保证金工地项目以及欠薪纠纷隐患较多企业,建立重点监测企业名单;联合各职能部门,依托街道劳动监督网格,实施“一对一”重点监测和动态监控,跨前一步排查隐患,分级管理、信息共享,主动发现矛盾线索,处置在早、处置在小;辅以就业援助托底服务,守牢底线防止变量,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进一步完善“事前监控预警、事中妥善处置、事后统计分析”机制。
(四)加强引导,开展针对性释法宣传。宣传指导贯穿于执法裁调全过程。劳动监察、仲裁运用具体案件,边执法边普法,督促企业整改欠薪行为的同时,指导企业避免重复违法。制作普法微视频。针对企业、劳动者的不同需求,制作有针对性的普法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推送,并刻录成光盘发放至工程建设、快递物流、教育培训、餐饮服务等重点监测企业。增设自助语音解答模块。将企业和劳动者急需了解的用工指导、维权保障方面的内容,融入劳动维权综合受理窗口设置热线电话,设置自助语音解答疑惑,24小时不停歇、不掉线。
我们将在市人社局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实施重点监测、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夯实杨浦劳动关系的基层基础,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区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