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心声 “面对面”座谈共话杨浦青春经济

2025-05-19

  近日,“环同济、话青春、振经济”共青团与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在同济科技园举行,区政协副主席顾登妹出席活动并讲话。区政协、团区委、四平路街道相关领导,部分区团青界别政协委员、区青联委员、青年代表等参加活动。
  “面对面”现场,团区委书记、区青联主席郑斐介绍了杨浦共青团在青春经济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大学教授范明林阐述了新形势下青年新消费课题研究内容,企业、高校青年代表围绕青年消费新特征、青春消费市场环境、青年发展“十五五”规划等方面提出需求建议,与会代表委员就青年需求给予积极回应,并结合自身所在领域工作进行互动交流。
  听完大家的分享,区政协副主席顾登妹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学习,同心同向。要重视青年、关心青年、引领青年,要加强学习,深入了解青年所思所想,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将党和政府的关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服务、让青年在奋斗路上感受到“不孤单”的力量。二是组织凝聚,汇聚力量。要充分发挥政协界别协商活动室功能,近距离倾听青年人的心声诉求,为青年群体提供菜单化多元的服务资源,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婚姻、教育等方面操心事,化解青年后顾之忧,凝聚青春力量,实现青年与城区之间的双向奔赴。三是成就青年,美好人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要自觉把推动人民城市新实践作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使命担当,在我区这片青年人集聚的热土上,为青年营造环境、创设发展平台,引导青年树立奋斗目标,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实现梦想。
  会中,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我区青年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蒋旻宸 区青联常委、上海大不自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根据旗下骑行运动平台的注册用户特征与群体类型,当下青年呈现三大消费特征:一是青年男性“他经济”释放巨大消费潜力,二是追求个性化定制化,三是关注高性价比。在品牌运营方面,企业可借助精神内核塑造以获得青年消费者价值认同。针对城市骑行生态建设,建议进一步优化绿道连续性,近期将在新江湾城街道的支持下,推出环复旦骑行专线,配套运动主题涂鸦墙与补给消费点,打造安全友好的户外运动空间,助力“体育+消费”融合发展。
  昌忻 区青联委员、上海四平电影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四平电影院致力于将红色文化、国家安全教育、社会公益与青春经济深度融合,印证了“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新聚人”的流量转化逻辑。面向未来,将尝试探索文化元宇宙的创新路径,利用数字科技打造线上线下贯通的文化平台,通过IP共创、虚实联动、数据赋能,构建“引流—沉浸—转化—衍生”的全链价值体系。建议构建长三角青春经济共同体,建立文化IP联合开发、人才柔性流动、场景共享应用的区域协同机制;建立“青年发展型城区合伙人”制度,在人才安居、创业护航、成果确权等领域形成政策创新包。
  袁晨晖 复旦大学学生
  从青年视角对青春经济有以下观察与思考:一是青年消费观呈现显著价值转向,更愿为环保理念、国潮文创及共创产品付费。二是就业压力下青年群体的实际诉求期待,如通过聚合式智能服务平台,整合实习招聘、创业扶持等资源,优化15分钟生活圈,在社区嵌入共享自习室、心理服务中心等空间,通过短视频平台动态推送提升服务触达效率。三是针对城市归属感构建,可通过“青春探店官”形式引导青年用短视频记录街区生活、推广特色空间。
  徐澄贝 同济大学学生
  我认为青春经济呈现数字化、体验化、多元化这三个特征,作为青年消费者,更看重消费过程带来的情感共鸣和社交体验,同时青年更善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信息,像小红书、抖音等能直接将直播和推荐转化为消费行动。青年工作的发力方向,应基于青年的兴趣所向,比如相较于传统灌输式的思政教育,可探索将国潮、二次元等青年喜爱的文化融入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对青年发展“十五五”规划,希望进一步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通过政策倾斜吸引青年人才,同时要利用好青年密度不断丰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内涵。
  宋向东 上海大学学生
  作为调研课题成员,将聚焦以下三个核心方面进一步深化调研:一是聚焦识别青年消费特点和类型,例如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影响青年消费理念和行为;二是聚焦青年消费行为和青年发展之间的联系,例如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对青年个人价值追求的互动关系;三是聚焦现有消费政策评估,测评政府对青年新消费经济的支持程度。希望通过这些重点分析,形成青年新消费的全新画像。
  张莉 区政协常委 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提升年轻人的消费活力是推动“青春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从产品创新、消费场景、价值观共鸣、技术赋能等多个维度切入,未来焦点将转向如何用价值观绑定Z世代,在消费行为中嵌入情感记忆点。一是精准洞察需求,打造“情绪价值驱动”产品,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养宠物,宠物经济的本质就是情感需求。二是国潮与悦己经济,学生们定制国潮毕业服,给青春留下印记;2023年天猫“即食花胶”销量增长300%,反映出年轻人“懒系养生”需求。三是重构消费场景,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式社交,从“流量收割”到“情感共同体”。
  张璐 区政协委员、区青联副主席、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管理部经理
  我区在青春经济打造方面有诸多亮点:五角场二次元商圈转型,吸引年轻人集聚;数字场景创新显著,如无人机配送航线、AR试妆等技术应用,为青春消费提供科技支撑;青年夜校与社区经济激活,将学习场景转化为消费场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议调研论证提升的方面:业态同质化与品牌差异化状况,加强原创IP孵化和文化价值重构,避免依赖短期流量;数字化营销培训的必要性,推动“青春推介官”等新媒体赋能;可持续经营与政策支持深化,租金压力和创业成本政策支持状况,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保覆盖状况,增强职业稳定性。
  周文浩 区政协委员、区青联常委、上海市辛灵中学教师
  基于青春经济与社区治理存在共同特点,建议探索青春经济与社区治理相融相长的发展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青春经济激活社区资源,二是以社区治理催生青春经济机会,三是通过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重塑社区形象,四是引导青年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个人发展经验。建议社区提供更多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机会,激活社区活力、提升治理效能,同时又能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全体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四平电影院、同济科技园。通过现场参观调研,委员们近距离了解了以青年为核心生产、传播、消费主体的青春经济,感受到在区域经济发展舞台上的青春活力。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