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红色巴士” 学子们聆听沿途风景背后的故事
2022-12-14 12月11日,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出发的一辆“红色巴士”上,满载着学校脑科学研究院40余名研究生。巴士一路驶向陆家嘴金融城、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等地,在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员的讲解下,大家细细聆听沿途风景背后的故事。
复旦大学推出“红色巴士”,打造移动的育人课堂。自10月首发以来,全校师生积极报名乘坐,目前已有近30批次乘客体验了沉浸式研学。
随着“红色巴士”来到第二站——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不少青年在这里聆听了一堂“微党课”:当年周恩来等旅法留学生们正是从这里的黄浦码头启航的;学成回国后,其中不少人成为各行各业的先驱……一路行走,学子们感受“生活秀带”之美的同时,也深刻体悟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内涵。
本次红色研学的讲解员、复旦大学博士生胡睿扬介绍,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巴士”精心设计了四条不同的研学路线,沿途都会走过红色场馆,“终点站”都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在这里,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将陈望道老校长翻译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娓娓道来,将真理的味道传得更广。
众多大学生在“移动式红色课堂”里学思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踔厉奋进新征程。
“今天,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正在进行前沿的视网膜神经研究。我们要通过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增强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复旦大学2022级博士生杨哲介绍,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如今已汇聚了生物、医学、药学、材料等多学科团队的科学家,当前,大家正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和脑科学发展前沿,围绕脑功能和脑重要疾病开展基础研究以及与医学结合的应用转化,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朝着“攻克不可能的科学难题”迈步。
蔡静宜是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她所在的课题组正聚焦癫痫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开展攻关。“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一代代科研人员必须接力攻关,现在,接力棒已交到了我们手上。”蔡静宜说。00后学子陈映雪是今年从本科直博的新生,她说,“平时很多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这次的走访给我带来了很多新奇的体验,也让我对基层党组织为民办实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