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田间种菜、考卷做“杯垫”
2023-06-12 6月9日,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创·享青春亮彩”首届社团文化节暨才艺类课后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隆重举行。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积极融合多方资源提升五育融合课程品质,切实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为孩子们带来学玩结合的多彩校园生活。
能学善演,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下午2点,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的小礼堂传出阵阵笑声,自然DIY社团的同学们正在用《随“基因”变》的原创情景剧诠释了2023年度环球自然日的主题:见微知著——自然界的小角度与大视野。
青涩的演技之下,是学生们创造力的充分释放,也诠释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美好认知。这一灵动的情景剧刚刚获得了第十二届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上海赛区展览及表演类别(中文组)表演组的上海市一等奖。
除了文艺类社团在校园内蓬勃开展,上理实验还拥有不少受学生喜爱的益智类社团,其中以棋魂围棋社团为首,校围棋总辅导员杨立老师于2013年撰写的《杨老师教围棋》已经入选杨浦区资源共享优质教材,同时申报了杨浦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在杨老师的带领下,社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热爱围棋的学生,并且在各种比赛中屡创佳绩。
在校长吕黎明看来,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创新素养的提升,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展现能力的舞台和机会。
劳动育人,走进田间地头观察植物的一生
活动结束后,每周五下午例行的社团活动热热闹闹开启了。我们跟随自然DIY社团的同学们来到了他们的“自留地”——位于学校东南角的一片小菜园。
这片约90平方米的小菜园叫做“鸿园”生态农场,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果,有爬藤小番茄,刚开了花的丝瓜、一小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地、刚刚结了果子的蓝莓......自然DIY社团老师陈雅珺说:“城市里的学生只吃过蔬菜,他们没有亲眼见过蔬菜是怎么长起来的,现在通过亲手种植,让学生们观察植物的一生。”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亲身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八年级(4)班学生徐赛菲面对镜头带着一丝腼腆,但是谈起自己种的蓝莓就滔滔不绝:“蓝莓的果实酸酸甜甜的,它里边含有叶青素,所以不能和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比如牛奶,芝麻。”她正在用仪器测试土壤的PH值,“这块地的PH值在4.2到6.5之间,属于酸性的土壤,适合种植蓝莓。”
陈雅珺老师说,鸿园出品的蔬果会分给同学们食用,有些会制作成手工制品,“把考卷撕掉制作成再生纸,再把种子撒进去制作成种子纸杯垫。”她给我们展示了五颜六色的种子纸杯垫,用完之后泡在水中可以发芽。
课后的校园内,充满了各种乐趣,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灵和灵感。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上理实验抓住改革的契机,结合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五育并举”为目标,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德智体全方面发展。
后续,学校还将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将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多维度内容融入课后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