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浦区“十三五”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解读 2016-06-24

关于《杨浦区“十三五”产业发展

专项规划》的解读

2016624日)

2016617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印发《杨浦区“十三五”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总结和回顾了“十二五”产业转型发展成就,明确了今后5年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指导本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的纲要性文件。

一、《产业规划》编制过程

《产业规划》编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研究阶段。区发改委于201412月启动《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并开展《“十三五”提升杨浦产业发展能级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举措研究》课题研究,于20155月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报告。

2.规划起草阶段。20151-10月,根据前期的规划思路研究和“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情况,区发改委会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经过了前期研究、提纲确定、形成初稿、听取意见、反复论证,形成了《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

3.论证完善阶段。201510月—20163月,听取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和产业领域专家意见,两次向相关委办局等单位征求意见,并通过座谈会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并对接国家、本市“十三五”有关规划和杨浦区区委《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最终完成了《产业规划》编制工作。

二、《产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导向与目标

    1、发展导向。优先发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为主导的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轻型高效、低碳环保、“两化融合”的都市型工业,提升发展讲求质量品质、注重文化内涵、满足发展型消费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构建以服务经济为核心、创新经济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

    2、发展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十二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现代设计服务、智能制造研发服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北斗、互联网教育、科技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左右,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左右。

(二)主要任务

    1、重点产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以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先发展方向,聚焦发展现代设计服务、智能制造研发服务;加快发展北斗、互联网教育、科技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产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构建以服务经济为核心、创新经济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

    2、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创智天地街区、国定东路街区、长阳路街区、环上海理工大学街区。创智天地街区,着力发挥创智天地的品牌效应,以复旦管院、复旦全球科创中心、复旦创新走廊建设为核心,率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万众创新示范街区”;国定东路街区与长阳路街区,依托中国(上海)公共实训基地与腾讯众创空间建设,通过城市更新,加快形成创新创业的核心功能与形态;环上海理工大学街区,着力发挥上海理工大学以及上海电缆研究所的学科优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区企校院联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街区建设。

(三)优化空间布局

    坚持东西联动、南北互动的原则,通过空间资源整合和功能联动释放产业发展的潜力空间,打造“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的空间布局。1、聚焦西部核心区,打造“创新经济走廊”。西部核心区主要包括新江湾城、五角场创智天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及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等。大力发展现代设计、科技金融、工业设计、北斗、信息技术、教育服务、现代商贸等产业领域。2、优化中部提升区,构筑“创客生态社区”。中部提升区充分利用老厂房、老社区等资源,主动承接西部创新经济走廊和东部滨江国际创新带功能溢出和辐射效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体育健康等产业领域3、深化东部战略区,建设“滨江国际创新带”。东部战略区包括滨江南段、滨江中段(环复兴岛片区)和滨江北段(环共青片区)。重点打造滨江南段,高起点规划滨江中段、北段。重点发展科技金融、智能制造研发、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