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2016-04-15

杨府发〔201611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印发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

专项规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

《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专项规划》已经2016329日区政府第12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6415

 

杨浦区“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重点功能区发展主要成效

“十二五”时期,聚焦五角场、滨江发展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和新江湾城五大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南北联动和功能融合发展格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五大功能区区级税收年均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提高至42.9%,建成商业商务资源面积约234万平方米。

(一)基本建成以科教为特色的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创智天地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基本建成创智天地,集聚一批以IBM、易保等领军企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成功打造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复旦管院项目开工建设,大学路成为上海市创新创业的亮点,形成学城、产城、创城融合的环境氛围。五角场商业商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15.6%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34.9%。“十二五”期末,区级税收完成13.68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7.2%,快于全区平均3.8个百分点。


(二)加快推进滨江发展带开发建设

建立滨江开发指挥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土地收储、控详规划、基础设施、旧区改造、公共岸线等各项工作,基本完成滨江南段土地收储,共19幅、约866.45亩;W5W7控详规划批复;军工路隧道建成,江浦路越江隧道、轨交18号线启动建设;以23街坊为代表的旧区改造加快推进,滨江公共空间建设全面开工,完成秦皇岛路码头、渔人码头(1期、2期)、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基本形成以现代设计产业为核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全面推进载体建设,功能形象显现,国际设计一场二期、中天上海总部大厦、市政设计大厦等功能性项目全面竣工。设计产业进一步集聚,以创意与设计等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明显,“十二五”期末,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总产出305亿元,年均增长15.3%,区级税收完成7.27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8.4%,其中现代设计业占比63.3%

(四)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效应进一步增强

总部功能凸显,配套服务完善。加快推进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总部大楼,2223街坊,16街坊等项目建设。李尔公司、浦发硅谷银行、上海国际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南方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等总部功能型企业相继入驻。“十二五”期末,区级税收完成5.10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21.1%,快于全区7.7个百分点。

(五)基本建成“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江湾城社区

完成“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湾谷科技园建设,中兵北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入驻,耐克总部、德国汉高入驻尚浦领世基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加快建设,上海数学中心、软件学院等开工建设。上海德法学校正式签约落户新江湾城,尚景园国际化人才公寓建成并投入运营,建成橡树湾、中建府邸、香榭臻邸等一系列高品质住宅。“十二五”期末,区级税收完成5.52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90.2%

二、“十三五”重点功能区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五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呈现出功能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核心功能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等瓶颈问题,与国际化城市比较来看,重点功能区域在空间布局上、在核心功能辐射带动上、在区域功能效应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时期,并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对杨浦而言,“十三五”时期是创新发展、谋篇布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补齐短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进一步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趋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空间布局集聚、功能联动融合效应,在“十二五”重点功能区发展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体现“学城融合、产城融合、创城融合”的核心理念,构筑以“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为创新导向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一)原则

以城市功能提升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整体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以及“功能-空间-人口”三位一体协同演进的新格局。

根据《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杨委办发[2015]24号文),站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战略高度,将区国土空间划分为“西、中、东”三大功能区域,坚持以重点功能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的统筹协调,优化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功能联动融合效应,增强高端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和生活品质。

(二)重点功能区划分

1、西部核心区

范围:“军工路-闸殷路-世界路-嫩江路-中原路-营口路-松花江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许昌路至平凉路止”以西部分,总占地面积25.7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涵盖新江湾城街道、五角场街道、四平路街道全境及殷行街道、五角场镇、江浦街道、平凉街道部分区域,包含了原新江湾城、五角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

总量:根据控详规划,该区域商业商务资源面积约703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期末建成484万平方米,占规划总量69%区级税收总量58.1亿元,约占全区的66%

功能定位: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商业商务环境基本形成,是杨浦城市核心功能最为完善的区域,最能体现杨浦创新创业的繁荣繁华和整体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该区域打造创新经济走廊,率先成为万众创新典型示范区域。

2、中部提升区

范围:“军工路-闸殷路-世界路-嫩江路-中原路-营口路-松花江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许昌路至平凉路止”以东,“军工路-控江路-内江路-平凉路至许昌路止”以西部分,总占地面积16.0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涵盖控江街道、延吉街道全境及殷行街道、五角场镇、长白街道、定海街道、大桥街道、江浦街道、平凉街道部分区域。

总量:根据控详规划,商业商务资源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建成的商业商务资源约90万平方米,约占规划总量的35%区级税收总量19.4亿元,区级税收约占全区的22%

功能定位:该区域是以居住功能为核心,形成一批科技园区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打造嵌入式的创客社区,在人才环境营造、创新带动上发挥融合互动效应,为西部、东部区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3、东部战略区

范围:“军工路-控江路-内江路-平凉路至大连路止”以东部分,总占地面积14.2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涵盖殷行街道、五角场镇、长白街道、定海街道、大桥街道、平凉街道部分区域。主要以原滨江发展带为主体。

总量:根据控详规划,东部战略区滨江南段商业商务资源面积约463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建成的商业商务资源约91万平方米,约占规划总量的20%区级税收总量10.8亿元,约占全区的12%

功能定位:该区域工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厂房资源集聚,滨水岸线资源丰富,“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科技金融”为核心功能的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发展区域。

2 杨浦区“西--东”空间布局规划图

三、“十三五”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有力承载国家、上海市“十三五”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推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积极构建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基本框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东西联动、南北互动”原则,围绕“科创中心谋布局、基础设施补短板”,有效整合空间资源、释放功能联动融合效应,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着力提升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西--东”城市空间布局。

——坚持组团开发。规划引领组团开发,全面提升建设品质,促进“学城融合、产城融合、创城融合”。

——坚持资源整合。释放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引领带动效应,提升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推动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坚持功能联动。围绕创新创业,推进各功能区特色化发展、互促互进,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整体空间开发格局。

——坚持空间统筹。优化土地开发强度,调整开发空间,扩大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绿色生态空间。

——坚持绿色生态。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全面融入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坚持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

基本形成功能布局更加清晰、空间结构更加优化、创新生态更加完善、综合实力更加强劲的重点功能区发展格局。为到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基本框架奠定扎实基础。

——功能布局更加清晰。突出“西、中、东”三大功能区主体功能,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核心功能体系。

——空间结构更加优化。突出人才、资源、要素、产业为核心的空间结构,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强、形象好、品质高、效率优”的城区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更加完善。突出科技金融、科技服务、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建设,优化提升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知识技术涌流、技术转移便捷、创新主体多元”的创新生态系统。

——综合实力更加强劲。突出科技创新提升内生动力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20年,基本形成“创新经济引领、产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集聚”的城区核心竞争力。

四、“十三五”重点功能区主要任务

(一)聚焦西部核心区,打造“创新经济走廊”

全面提升西部核心区的整体水平,围绕“学城融合、产城融合、创城融合”,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构建以科教为特色的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核心,以复旦全球创新中心、环同济设计、总部基地为支撑的创新经济走廊,形成“一核两翼”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西部核心区开工建设商业商务资源面积214,达到680以上,约占控详规划总量的95%,年均区级税收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到“十三五”末,区级税收总量约占全区比重72%

 

 


3 西部核心区“一核两翼”功能布局图

1、全面建成以科教为特色的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拓展“创智天地”的品牌效应。以大学路绿轴、复旦管院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创智天地”的建设任务,发挥“创智天地”的溢出效应,建设上海财经大学科技金融谷、国定东路创新创业街区,形成“大创智”组团发展的格局。

——加快提升五角场商圈的商业商务能级。以智慧商圈建设为支撑,调整、提升五角场商圈发展模式和发展能级,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经济,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打造集购物、商务、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多维空间。

2、全面提升环同济和总部基地的发展能级

以同济设计一场三期、环同济城市更新建设为支撑,推进创新、创业街区建设,建设以现代设计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设计产业发展的新体系,到2020年,实现总产出500亿元。聚焦大连路-周家嘴路-许昌路-平凉路片区,全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国内外总部研发基地,形成与滨江南段建设发展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3、全力推进复旦创新走廊建设

充分发挥大学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中的主体作用,以复旦全球创新中心、复旦大学新校区、湾谷科技园全面建设为支撑,形成复旦创新走廊发展的格局。

8{(U(6I]2RX%_($P@8]LIU0


4 复旦创新走廊“十三五”建设图

(二)优化中部提升区,构筑“创客生态社区”

中部提升区是西部核心区和东部战略区的功能延伸和生活配套区域,以隆昌路-营口路-中原路为界,形成与东西两大功能区协同发展的功能布局,充分利用老厂房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旧社区等资源,主动承接西部创新经济走廊和东部滨江国际创新带功能溢出和辐射效应。重点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宜居宜业宜创生态社区。“十三五”期间,中部提升区开工建设商业商务资源面积16,达到105以上,约占控详规划总量的40%,年均区级税收增速与全区保持同步增长。

5 中部提升区“十三五“功能布局图

1、打造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

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厦、长阳谷、城市概念园、复旦软件园、水丰路创意街、上钢二厂互联网+产业园、凤城巷等资源,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客组织和创客领军人才。

2、优化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通过盘活存量资源,运用市场化机制,为创客提供必要的创客公共空间以及创客公寓;强化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城市配套功能,提升杨浦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的服务能级,打造适合青年创业者集聚、交流的生活社区。

(三)深化东部战略区,形成“滨江国际创新带”

按照“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形象国际化、服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开发建设速度,高品质、高门槛、高标准打造滨江国际创新带,成为新一轮发展战略高地。“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滨江南段开发建设,完成滨江中北段控详规划的全覆盖,规划建设环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街区。“十三五”期间,东部战略区开工建设商业商务资源面积222万平方米,达到310万平方米以上约占控详规划(不包括滨江中北段)总量的67%,年均区级税收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

6 东部战略区“十三五“功能布局图

1、全面开发建设滨江南段

——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化创新城市功能区域。坚持核心区与协调区融合互动组团式开发建设,坚持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围绕“科技-文化-金融”核心功能,传承历史工业文明,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大力推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集聚一批国际国内创新领军企业,基本形成全球化创新城市核心功能区域。

7 滨江南段“十三五“发展格局图

——全面完成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建设。高品质打造滨水岸线,大力推进重大市政基础配套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

2、完成滨江中北段控详规划的全覆盖

深入研究发展战略与功能定位,加快开展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获得批复

——规划建设环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街区。着力发挥上海理工大学以及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周边老厂房改造升级的机遇,加大推进力度,区企校院联手,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街区。

滨江中北段-改20160328.jpg

8 滨江中北段“十三五”功能布局图

五、保障措施

(一)市政基础设施先行

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周家嘴路、江浦路越江隧道建设,隆昌路越江隧道开工并基本建成、嫩江路越江隧道开工;提高北部和东部的路网密度,支撑新江湾和滨江功能区的发展;建成北横通道杨浦段、军工路快速路、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工程,提升道路外联内畅服务能力,构建立体化交通系统;新建轨道交通18号线、10号线二期,争取再启动两条轨道交通建设,提高轨交线网密度和网络化。

加大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供水、污水、排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完成丹东、松潘、民星南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支管工程等水务设施。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围绕空间综合利用,通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包括杨树浦港等河道样板段景观工程,进行内河景观及护岸改造,贯通区内水系,改善河道水质,提升资源空间价值。

(二)强化公共服务配套

坚持社会事业均衡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聚焦资源配置,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配套布局,补全公共服务配套短板;聚焦品质提升,建设符合功能区域定位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提升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

优化商业商务环境配套。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各类企业根植发展、做大做强。强化创意餐饮、创业咖啡、24小时便利店、创客书吧等“24小时永不落幕”的商业配套与办公载体相互融合。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三)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领导小组推进功能区建设工作机制,统筹考虑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和生产、生态、生活三大布局。强化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功能,创新产业发展运作模式,确保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4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