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才课堂”为高校师生定制“精彩”

2024-06-20

白驹过隙,财大“菁才课堂”在3月的春风中开班,到开满荷花的6月落下帷幕。在这段时间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们足迹遍布五角场街道的15分钟生活圈、社区、企业、网格等,多领域展开实践调研,从细微处了解社区治理“背后”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学期的精彩课程吧!

1、走

2024年的“菁才课堂”在国定支路睦邻街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拉开帷幕,师生们走访了解了国定支路沿线和“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睦邻门”的“前世今生”,更深入感悟了基层治理的实践效能与意义,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式”党课——党建引领共建睦邻门。

师生们走进社区大课堂,体验基层治理的智慧。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曾经的“忧居”旧房小区进阶为如今的“宜居小区”,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体会到“三驾马车”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共同发力才能有效解决小区突出的问题。

在第一工作站,张传保站长为师生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五角场街道先行先试的网格工作站实体化建设,“一站式”解决居民区“三驾马车”矛盾,形成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的工作机制;并针对“网格治理体系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2、走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师生们介绍了公司旗下的城市绿色产业链业务“爱回收·爱分类”。公司创新“互联网+垃圾分类”,探索“互联网+智能回收”服务;公司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同频共振,成为助推企业和员工发展的“红色引擎”。

师生们至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米之家”进行了参观。通过对各类产品和场景的参观和展示,大家进一步了解了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智能AI收银系统。同时,企业通过开展党建联建、参与公益事业等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积极履行党组织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3、走

师生们来到城运中心,通过工作人员的仔细讲解和现场的交流互动,对“一网统管”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理论学习过后,师生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上街头,参观街面的各项设施,深入了解了城市运行的“点滴”,深刻感悟到每一份力量都是城市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滕晓颖带领师生参观了街道受理大厅与“一网通办”自助机等办公设施,详细介绍了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工作人员从“一网通办”的发展历程和基层实践等方面展开相关介绍。

“菁才课堂”作为五角场街道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区域化党建和街校联动的重要载体和品牌,一直以来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共建共赢”为合作理念,保持着良好的互动。财大公管学院作为街道的高校智库资源之一,会在之后分享学生优秀社区治理调研报告,为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输送优秀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再让我们来看看本学期参与课程的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吧!

毛骏奕同学:现场考察学习的方式别开生面、形式新颖,收获良多,激发了自己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浓厚兴趣,对了解我们城市实际上如何开展社会治理大有助益。

何星锦同学:我对数字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印象特别深刻,课程接触到大量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总体效果非常显著,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并且与行政体制的运行如何协调也很有探讨必要,希望今后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

霍桢妮同学: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发展的实际操作,感受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区品质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思考如何为社区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梓松同学:现场考察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和困难,基层干部在社区治理上的经验分享也给师生带来生动的启发,激励自己在党建引领、协同共治等方面深入思考。

余诗雨同学:课程内容丰富,见识到了基层治理中很多事务与案例,将书中一些生疏定义具象化,比如第一次通过该课程认识到了“三驾马车”,了解到了居委会的工作内容等。同时也对五角场的基层治理建设有了更多认识与深刻理解,比如人人会客厅、人人讲堂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出了多元化服务健全,提高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品质的社区。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