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迎来首台加装电梯开工喜讯

2022-11-10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法宝、是惠民生、暖民心,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直观体现、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务实之举。五角场街道一直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作为街道重点工作加以推进,通过政府、居民、企业“三位一体”推动加装电梯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门路358弄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很多都是7层楼的老公房,住户年龄普遍较大,加装电梯是大多数年长居民的多年期盼。近期,小区的首个加装电梯项目终于在各方期盼中正式开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民们就能告别“上楼难”,享受到“一键直达”带来的便利,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

在电梯加装工程开工奠基仪式上,居民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居民们纷纷感慨:“我们的‘加梯梦’也终于实现了!原本以为很困难的事,只要肯花功夫、肯想办法,就没有办不成的。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由于加装电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各楼栋面积、户数、居民的年龄结构等也各不相同,起初居民们对于加梯态度不一,观望者居多,加梯工作很难推进。三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丽娜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尽快找到一个样板楼,先把一台电梯建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眼见为实,最直观地消除居民的顾虑,改变居民的想法。孙丽娜在细致地走访排摸后发现,23号楼的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居民们的配合度高,于是23号楼成为三门路358弄小区加梯工程的“先行楼”。

在推进过程中,住在23号楼一楼的楼组长沈荷英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关键的“破局人”。她不仅带头学习了解加梯政策、比较各类加梯方案,还主动上门,根据每家每户的情况,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我虽然住在一楼,但我在日常做居民工作的时候,我也要经常地爬上爬下。爬楼真的非常累,我每次爬到三楼就要歇一歇,所以我很同情那些住在高层的老年人,真的很不容易。”沈荷英说,“其实受益的不止老年人,有了电梯之后,大家省心省力了,心情也就变好了,矛盾也会减少,这样小区也就更加和谐了。”在沈荷英细致地讲解、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楼上起初不同意加装电梯的居民逐渐改变了想法。最终,23号楼成为该小区第一个同意加装电梯的楼栋,也成为小区内最先开工的楼栋。

低楼层居民加梯积极性不高?居民资金分摊压力大?工程质量如何把关?......孙丽娜认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的办法一方面是要以情动人,“以真情换真情”。只有和居民的关系融洽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必须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每一户居民情况不一、诉求不一,因此要“定制”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把自主权交给居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充分依托“三人小组”制度,居民区主动搭建共商共议平台,居民对于加装电梯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多渠道地直接和居民区、电梯公司进行沟通协商。

找什么部门?程序怎么走?资金怎么出?......如今,小区居民们对于加梯的流程都非常熟悉。对于普遍关注的资金账户设立、金额分配意向、电梯品牌选择、施工期间噪音、后期维保等问题,居民们也都可以在“三人小组”的引导下自治协商逐一妥善解决。目前,三门路358弄小区已经形成良好的自治共治氛围,邻里间相互谅解、好商好量、齐心协力,就像和睦的一家人。充分尊重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协商、主导,推动居民形成共识,不仅激发了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获得感,更是在更深层次上凝聚人心。

如今,三门路358弄小区的电梯加装工作进入了正轨,已经有七个楼栋完成了加梯签约,越来越多的楼栋和电梯公司开始了洽谈。今年以来,五角场街道已竣工的加装电梯达39台,在建电梯21台,新签约电梯17台。下一步,五角场街道将继续做好统筹协调,优化办事流程,严把电梯工程质量,做好日常监管、后期运营和维护保养,助力居民“加梯梦”加速实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