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以“绣花”功夫整治群租乱象
2018-03-09在不断深入开展社区大调研的过程中,街道针对居民群众提出小区存在群租扰民问题的情况,五角场街道会同公安派出所、房办、城管等组成工作小组,及时予以回应。
首先加强对房屋出租人的约谈,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明确要求在限定时内自行整改,改变房屋内群租现象,确保约谈到每一户。
对于拒不整改的问题房屋,街道工作组开展联合执法予以整治。截至目前,今年已整治群租问题房屋45处,拆除违规分割的隔板34块、高低床39个,清退群租租户90余人,对其中4处存在外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的情况进行处罚,依法收缴充电器10个。
针对群众反映的黄兴路1999弄一处地下室三合一场所,经查实后,第一时间开展集中整治,清退人员30余人。
经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五角场辖区内的群租问题大多为餐饮、外卖类企业瞒着房东用作员工宿舍,虽然房内租户们大多都有正当的职业,较为规律的作息,主要是为了方便工作、节省居住成本,但在低廉的房租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周边居民的干扰也不容忽视。
群租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将房屋分隔搭建成若干小间分别出租或转租,这里还存在一些二房东在其中牟利。二是单位承租或以个人名义承租居住房屋,用作员工的集体宿舍,此类情形常见于餐饮、物流服务型企业。三是在房屋内放置多张单人床或双层床,按床位对外出租或转租,租金单日或多日计算,类似于小旅馆经营模式。
虽然群租的方式多种多样,也有很多租户和商家觉得群租“方便”、“快捷”、“成本低”,但群租的危害也很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生安全隐患。由于群租房屋内的人口密度大,为了方便生活私接的水、电、煤管线往往不符合有关要求,甚至乱拉乱接水管、电线、煤气管道等,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二是影响居民生活。由于居住人员多,加之有些租客素质不高,有的乱扔垃圾,有的半夜喧哗扰民等,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很多群租人员自己从事低端餐饮,甚至经营夜排档、无证餐饮等,三轮车、平板车无序堆放在居住楼下,给居民出行安全及食品安全等埋下隐患。
三是滋生治安问题。近年来发生群租房客之间矛盾屡屡见报,很多房东或者二房东为了租金利益,缺乏对房屋的管理,有的居住人员身份不明,变动频繁。原来封闭管理的小区,陌生人不断进出往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面对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抓源头、抓重点、抓长效”的群租治理工作思路,始终保持反对群租的高压态势,清除小区内的安全隐患,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1、坚持属地管理,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社区平安办、房办、派出所、城管和市场监管所等参与的规范和整治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综合治理优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坚持部门协作,突出齐抓共管
群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涉及房屋、治安、消防等多个方面。在开展规范和整治,街道充分整合行政力量,相关部门紧密协作,集中开展联合执法。
3、坚持源头治理,注重标本兼治
从源头上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夯实安全基础。依托社区“五位一体”机制,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建立完善小区门禁、日常巡查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小区内租户情况的动态了解。
二是引导业主自律。制定小区公约、倡议书等,强化业主自我管理。
三是加强巡查发现。发挥好社区志愿者、楼组长等居民骨干群众防线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居民小区内的群租现象,把群租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
4、坚持方法创新,突出堵疏结合
落实回访制度
对已开展过整治的留档房屋,定期进行回访检查,做到“整治一户、固守一户”。
健全联动排摸制度
通过人口信息采集以及出租房屋管理等多种方式,定期与不定期对辖区内开展排摸,确定重点部位,组织开展集中整治。
加强居民自治建设
加强在社区内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小区居民不出租房屋用于群租,积极举报群租问题,自觉抵制群租行为;加强居民群众的法制教育,防范出租的房屋被用于群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群租损害相邻关系的问题,营造社区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