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五周年︱破解长白“四中心”人气爆棚的流量密码
2024-10-08长白新村街道“四中心”,自2023年7月升级运行以来就一直深受周边群众的喜欢与好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门口好去处”。截止2024年8月底,共服务党员群众近39万人次,接待参观团体1200余个,开展各类党群活动3763场次,在全市街镇党群服务阵地发展力考核评估体系考评中持续位居头部位置,持续10个月在全区街道党群阵地发展力考核评估体系考评中保持第一。让我们一探“四中心”受群众热捧的流量“密码”。
应需而供,让服务更精准
街道坚持顾客思维导向,聚焦“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做文章,结合每月党群活动安排表及中心活动空间使用率分配表,形成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对中心各功能空间进行合理优化配比,并探索建立了“科室点单—运维接单—现场晒单—受众评单”的“闭环式”活动管理机制,着力提升群众感受度与满意度。
街道还在服务咨询处开设意见反馈专区,随时收集登记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合理化的建议及时予以采纳。如,在“长白在线”公众号发布每周活动预告基础上,根据需要为部分老年群体提供纸质化的活动节目单;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管理细节,为雨天前来阅读的群众提供一次性伞套便利服务等,就是通过意见征询而做出的调整与改进。
为了方便工作时间比较宝贵的上班族前来办理事务,街道在一楼受理大厅规划设置了“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键自助”快捷服务专区,其中24小时“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还配备了智能文件柜,实现全天候的“不见面办理”新模式,极大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求。
应时而动,让服务更精细
街道坚持补缺思维导向,聚焦“服务全时在线工作无处不在”做延伸,以“HUI新屋”24小时自助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错峰模式”、实行“延时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热饭、休憩放松、充电阅读、工具维修、医药急救等便民项目,同时每周开展法律咨询、便民理发、爱心缝补、测量血压血糖等特色服务项目,以微服务与小温暖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与获得感,打造全域全人群全时段“家门口”的温馨港湾。
位于中心五楼的体育健身区,是周边居民晚间运动打卡的好去处,原先工作时间到晚上20时30分结束。装修升级后的空间和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流也因此有了大幅提升,为了让群众有更好的体验,在全面做好征询的基础上,街道重新调配了值班力量,将晚上休息时间变动至21时,为前来参加运动的人群创设福利。
街道引入中心的上海理工大学“1906公益咖啡”,不仅在平时为前来办理事务或参加活动的群众提供休憩之所,而且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举办棋牌类比赛活动,并通过开展公益棋类讲座为棋牌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应效而融,让服务更精致
街道坚持系统思维导向,聚焦“你的我的都是街道的”做整合。按照“能融则融,应融尽融”的原则,立足“全龄段、全要素、全天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不断优化功能,持续拓展内涵,深化“先锋上海 四季行动”“党群直通车”等市、区两级项目品牌,外引优质资源,内在接续赋能,形成初心放映厅、关“服”到家、拇指课堂、“医”路话健康、新法速递、长治久安、七彩“童”行等多个特色服务品牌,同时利用数字化的预约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阵地功能集成性与服务精细度。
在做好市级精品文化节目配送落地基础上,街道文化团队依托中心配套设施,开展创作排练和活动展示以不断丰富文化供给,今年街道展示展演的《练功十八法》《烟雨楼台》等多个节目在市和区各级赛事中获奖。
依托中心阵地平台,街道通过征集社区微心愿的方式,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和开展志愿服务,上半年征集的18项微心愿项目,已有辖区“两企三新”党支部认领完成12项,逐步延伸组织覆盖触角,实现新就业群体党建的“破圈”融合。2024年截止8月底,有公开招募并生成二维码的活动共计250余场,其中的热门预约项目受到了党员群众的“秒杀”认可。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紧盯群众需求,在功能上做叠加、在内容上做增加、在细节上做追加,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到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