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民俗手工月活动——长海路街道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2024-08-27

  8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包含了传统节日七夕节以及二十四节气里立秋、处暑两个节气,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长海路街道图书馆携手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将传统文化宣传与民俗手工融合创新开展了“阅读+”8月民俗手工月活动。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初源于古代对星纪的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了秦观笔下“鹊桥仙·闲云弄巧”的诗意世界,通过生动的讲述,小朋友们了解到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和诗词的内涵,并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随后,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让孩子们在故事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与深情。随后,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协助下,亲手绘制了精美的漆扇,体验了传统民俗工艺之美的同时,为盛夏的炎热带来一丝清凉。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秋和处暑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处暑则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代表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老师向小朋友们详细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意义,以及“秋老虎”“鹰乃祭鸟”等立秋、处暑以及即将到来的白露三个节气的特色和物候特征和气候特征。

  小朋友们通过互动问答了解了每个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作品,如立秋的贴秋膘、处暑的吃鸭子等。在了解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后,小朋友们又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了民俗手工盐画。

  长海路街道图书馆的“阅读+”民俗手工月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在学习中体验,有效地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图书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未来将举办更多传统文化相关的精彩活动,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