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 创智有温度的数字教育”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展示活动举行
2024-05-16 5月14日,“求索——创智有温度的数字教育”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展示活动(杨浦专场)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祝郁、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龚柳,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何劲松,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鹰出席。市、区项目组主要成员,区相关科室负责人,区相关学科教研员,试验校校长参与本次活动。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邹雪峰主持。
祝郁表示,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努力与成果。区域在“创智有温度的数字教育”的价值追求指引下,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还注重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赋能课堂,展开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实践,形成了聚力攻坚、聚焦育人、聚合资源的全域向心“三聚联动”独特发展模式,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张鹰就杨浦教学数字化转型应用推进工作做了介绍,以“温度”作为杨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把握和关键引擎。一是关注技术应用的育人导向,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通过数据赋能“教-学-评”一致性研究,驱动数字要素。二是关注数据赋能的因材施教,以“数据看板”,辅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和学科素养评价,促进“创智课堂”的数字进化。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平凉路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小燕以“开往春天的‘滨江号’数字列车”为主题,介绍了“123协同并进”的教学数字化转型策略:形成信息环境、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的一体保障;聚焦关注个性化学习、关注数据循证应用,2个课堂实践的关键;构建备课助手、教学助手和作业辅导助手三环联动机制。
随后,学校团队分别在3列数字车厢中分享精准教研、AI交互、多学科实践的场景。数学团队从数据分析中探寻思维堵点,借助平台工具实现思维回看,发现学习中的真问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研;英语学科则以AI交互,实时纠正错误点,推送自适应练习,展现数据驱动教师课堂策略改进和学生学习情感策略培育,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语文、体育、科技、美术以及学校社团等多门学科各自分享了以应用工具帮助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沉浸体验等数字转型实践。
“滨江号”数字列车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教务处、基教处处长王健,信机学院院长张波及学生代表以视频寄语,将继续全力支持附属滨江实验小学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实践,鼓励学校不断探索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名片。
活动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王佩贞老师执教数学课《搭配》,平凉路第三小学陈戈老师执教体育《射门吧,手球少年》,回民小学严逸老师执教英语《Knowing about the weather Making an outing plan》。相关教研员进行了点评。
本次展示活动不仅是杨浦区教学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未来工作方向的一次深入探讨。下阶段,杨浦区将立足新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师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数字环境下教与学的效果,提炼与推广更多有益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们将在不断求索中,创智有温度的数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