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进校园 和孩子们一起唱响上海声音里的“红色故事”

2024-01-24

  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剧种,更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之一。近日,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邀请上海市沪剧团三位年轻的演员丁叶波、朱麟飞、王祎雯来到上海市三门中学(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学生身边,带来沪剧艺术导赏——《上海声音里的“红色故事”》专场活动,用上海声音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让孩子们在感受到沪剧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培育传承红色基因。
  王祎雯老师和丁叶波老师现场演绎了沪剧经典剧目《红灯记·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红灯记·壮志凌云》片段,还从历史、音乐、唱腔、服装等多方面对沪剧进行了介绍。
  在介绍沪剧《芦荡火种》时,老师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仿佛重现了当时新四军转移过程中,党员和广大群众顽强斗争的情景......1963年,沪剧《芦荡火种》应中共北京市委邀请赴京演出,后又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红色“浪潮”,听得同学们心潮澎湃。期间朱老师还为大家演唱了《办喜事》,老师们唱腔委婉而激昂,曲调抑扬顿挫,充分展现了沪剧艺术中独有的魅力,台下的同学掌声连连。
  最后的互动环节,沪剧团三位老师邀请了学校沪剧社团的同学上台一同表演了沪剧《燕燕做媒》。沪剧社团的同学还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全体同学一起学唱《芦荡火种·芦苇疗养院》。同学们纷纷表示,沪剧博大精深,魅力无限,通过学习沪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希望可以“走近它,走进它”,争当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沪剧艺术进校园活动拉近了师生与艺术的距离,让同学们深刻感受优秀艺术的底蕴和无限魅力,让优秀艺术在校园“生根发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精心浇灌与培养,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继续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进营区”以及“非遗文化进园区”等系列传承活动,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助力文化振兴。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