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参与共营建——杨浦区绿之丘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改造活动总结
2024-07-31项目介绍
社区儿童友好空间是儿童交往最密切和最熟悉的场所,也是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第一战线,为了让儿童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中有效发声,借助杨浦滨江妇儿之家改造的机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FSP课题组与杨浦滨江妇儿之家举办了一场儿童参与空间设计活动,让儿童参与到未来的活动场地的设计中,为自我意愿发声,与专业设计人员联合设计未来的儿童活动场地。
活动首日
在活动的开始,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兰燕向小朋友们讲解空间设计有关知识,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让小朋友建立起对空间尺度的初步感知。
同济大学赵蔚副教授借助小朋友们的身体尺度来帮助他们建立身体活动尺度与空间尺度的联系。
测量组队
在对空间尺度有了一定认知后,小朋友们实地勘测了要改造的空间,各自选择了心怡的场地并完成小组组队。接下来,小朋友们对自己选择的场地进行了尺度测量,并用草图粗略记录改造思路。
讨论方案
回到教室后,各小组内开始了激烈的头脑风暴,初步确定了空间改造的设计意象和功能。
活动第二天
在有了自己的设计想法后,兰燕同学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有关空间设计表达的专业知识,让小朋友们学会基本的设计图示语言,以便更好地把设计想法表达出来,并鼓励小朋友们尝试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改造想法。
绘制图纸与制作模型
小朋友们进行组内分工之后,便开始了图纸绘制与模型制作。小朋友们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确定了活动空间的功能分区,用黏土、毛线、kt板等不同材料装饰出他们心中理想的活动空间,充满想象力与设计感。
活动第三天
小朋友们抓紧时间继续完善图纸和模型,出色地完成了设计成果,以下是各小组设计成果。
第一组
第一组小朋友完成了图纸和模型的制作,他改造的场地是M层的旋转楼梯下的空间,中间设计了青蛙模样的游乐园,青蛙的背部是攀岩墙,舌头是滑梯,里面有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游乐设施。
第二组
第二组小朋友也完成了图纸和模型的制作,他们改造的场地是一层的落地玻璃窗前空间,设计核心是一个可以攀爬活动的阶梯式书柜、围绕书柜布局了懒人沙发和绿植装饰,两面墙壁一面用以投放投影,另一面设计为了绿植标本墙。
第三组
第三组小朋友在图纸上完成了初步的功能确定后开始了模型制作,他们改造的场地是M层的电梯间及走廊,整体为温馨的蓝粉配色,放置绿植和休憩沙发,在窗台的角落放置了玫瑰花等装饰品,因走廊环境幽暗,还设计了配合整体空间设计理念的心形吊灯。
第四组
第四组小朋友直接从模型入手设计空间,他们改造的是一层旋转楼梯口的空间,考虑到夏季驱蚊需求,他们种植了许多驱蚊植物,将楼梯下的空间布置成了充满绿色生态的植物角,还在其中放置了海洋球池,让小朋友可以在其中玩耍。
第五组
第五组小朋友也是直接从模型入手开始设计改造,他们改造的是M层旋转楼梯,整体设计理念为宇宙星空,在楼梯顶部挂满星球灯装饰,墙面和楼梯涂上了星空颜料。
成果投票
在小朋友们展示完成之后,现场的家长、小朋友与妇儿之家工作人员进行了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方案、最喜欢的设计要素、最希望落地的设计要素。后续,课题组将根据投票结果进行模型优化升级制作。
活动尾日
活动最后一天,老师们带来了根据小朋友与家长的投票结果和小朋友全过程参与的设计表达形成的旋转楼梯空间改造方案,方案融入了小朋友们喜欢的绿植设计、墙面彩绘、懒人沙发和攀爬器材等要素。
小朋友们对老师们做的模型提出修改意见,并自己动手进行了创作修改,共同完成儿童友好空间改造方案。
颁发证书
活动的最后,小朋友们针对本次活动填写完成了活动日记,提出了对本次活动的建议,并表达了对下次参与活动的期待。赵教授在现场为小朋友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大家和最终模型进行了合影留念。
活动总结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将儿童参与融入到杨浦滨江妇儿之家儿童活动空间的改造中,我们试图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建立起他们对社区空间的认知,帮助儿童有效发声,推动儿童参与在社区建设中长效运行。
我们期待每一次的儿童参与都是一次蝴蝶振翅,在遥远的亚马逊雨林里酝酿一股飓风,在未来将儿童的声音带到更远的远方,从附近走来,向未来而行。让儿童在成人的世界里脱颖而出,在参与中成长,为自己的主张发声,切实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