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出检察爱心,让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2023-07-17

传递杨浦政法好声音、讲述杨浦政法好故事。即日起,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人民城市·政法故事”专栏,展示政法工作现代化护航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担当作为。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实施两年来,杨浦检察机关强化融合履职、促进“六大保护”整体落实,以办案促治理、以监督护权益,为未成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综合保护。“杨杨检察官”团队获评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单位、“上海检察系统最受欢迎未检检察官团队”,“杨杨工作室”获评杨浦区法治文化阵地。

做实刑事检察,践行“司法保护”

在“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办案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落实各项特别程序和特殊制度,提高非羁押非刑罚化处置的适用率。

全面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推动在专门场所一次性开展案件询问、证据提取、心理疏导、预防教育等“一站式”工作,避免重复询问造成的二次伤害。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个性化救助,降低救助门槛,实现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全覆盖。

推动教育、公安等部门对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及时发现,并落实训诫教育和跟踪帮教等措施,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完善专门教育矫治的移送,并协助专门学校做好矫治教育。

推进公益诉讼+权益保障,善用“网络保护”“政府保护”

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及时发现线索,主动调查取证,依职权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去年以来,针对电子烟宣传、娱乐场所、游戏设施等领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共计9件,诉前整改率100%。

推动“未检+未保”再升级,与区未保办携手,成立专业队伍,实现未检检察官担任全区12个街道未保站法治副站长全覆盖,制定“检护暖杨”项目共建协议,因地制宜、资源共享,促进对未保站法治支持的最优化。
以“杨杨成长关爱基地”为平台,以全市首家实体化注册、社会化运作的困境儿童民非组织“杨杨成长关爱中心”为依托,做深做实困境儿童司法保护工作。推动完善困境儿童的信息收集、发现报告和评估机制,系统排查杨浦区困境儿童人员情况,有效整合救助资源。“中心”成立以来,为全区40余名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心理等帮扶,并联合开展检察开放日、暑期夏令营、文娱团辅等活动,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拓展民事行政检察,融合“家庭保护”

积极开展监护权的“事前监督”,切实发挥“督促监护令”的作用,对在办案中发现的罪错未成年人家庭中存在监护不当或缺失的家长开展训诫、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与“杨杨成长关爱基地”成员单位建立个案定期会商机制,就父母监护缺失的10余起个案,会同属地派出所、街道、居委等会商解决方案。同时,对确有监护侵害行为的监护人提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事诉讼、抚养费等民事争议,依法予以支持起诉;对具有未成年人保护职能的行政机关怠于履职的行为,依法予以督促和监督。

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促进“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围绕“我为学生播法种、我为学校解法忧、我为家长明法责”,扎实开展法治进校园、法治副校长工作,发布“菜单式”课程库,开展防欺凌、防侵权、网络安全等方面法治宣传,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格局。去年以来,法治副校长履职74人次,覆盖面达全区32所学校,受众师生达54000余人次。 

联合十一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培训、照护行业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落实从业查询,保障未保法新创设制度落地。自机制签订以来,已督促本区学校、培训机构对26000余名从业人员进行前科核查,有效防范未成年人遭受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的不法侵害。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宾旅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不及时履行强制报告等问题,与区公安分局制定《关于旅馆业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督促辖区全部宾旅馆签署依法履行报告义务的《保证书》,并推动部分宾旅馆专设未成年人接待楼层,加大安保力度,保障未成年人住宿安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点亮孩子的明天,是未检工作永恒的课题。立足新时代,杨浦区检察院将在不断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中推动未成年人检察赋能升级,以“检爱”之光,照亮孩子的前行之路。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