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丽萍 全方位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2025-04-07 近日,上海召开了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本报邀请上海各区组织部部长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谋划落实举措。
全方位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丽萍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要素,是助力上海新质生产力扬帆出海的重要依托,更是为我区百姓营造优质宜居宜业环境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区立足全局,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动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覆盖。我区精心打造并实施寻“新”、建“新”、聚“新”、惠“新”、融“新”的“YOUNG·五新”工作法,成功组建44个街区党支部,在全市率先创建“骑手友好城区”,精心勾勒出全区基层党建的完整版图。目前,全区互联网企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接下来,我区将按照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把提升覆盖的质量和效果作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答好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这张关键答卷,为奋力书写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筑牢坚实的组织保障。
发挥头部企业优势,深层次推动党建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区集聚了B站、美团、抖音等一批互联网头部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还吸引了近30万创新人才,给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带来新机遇。我区将持续放大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优势,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协同发展,打造城区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突显政治功能,引领网络主旋律。针对B站、叠纸游戏等破次元互联网文化企业,要侧重发挥其UP主党支部、游戏公司党支部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各类UP主、游戏玩家形成正能量价值观。支持网络大咖和“老杨树宣讲汇”在线上发声,接续打造“大流量”的叙事产品。引导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积极作用,提升网络文化的思想引领力,传播方向正确、立场坚定、影响广泛的主旋律作品。
强化治理功能,赋能社会民生治理。针对抖音、小宇宙等主打短视频、长音频等的企业,一方面,鼓励其在线上输出更多传递“真善美”的音视频节目,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正面价值;另一方面,推动抖音积极开展“星火公益”活动,不断助力各类治理项目形成协作共通的推进力量。
发挥服务功能,构建温馨友好新城区。针对美团、达达等科技、资本、人力密集型企业,要坚持巩固骑手友好城区建设成果,通过党建引领激发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算法优化、社保覆盖、骑手站点等方面服务保障好新就业群体,让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切实感受到城市温暖。
深挖产业链接潜力,多维度优化党建工作布局
发挥互联网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和辐射效应,做到因势利导。在互联网上下游如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快速链接,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
深挖底数盲区,不断拓宽联动路径。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查漏补缺,彻底扫除党建工作空白区域,持续拓展 “双带”行动,即区职能部门带动产业链、上游企业带动下游企业,进一步扩大行动的广度与深度。借助龙头企业影响力与广泛的链接能力,共同开展走访排查工作,实时更新并优化园区、楼宇党建 “数据库”,确保信息精准无误。
精准党建画像,优化党组织组建模式。针对各产业链上的企业,深入开展党建画像工作,对排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细致梳理与比对分析,借助轻量化AI技术,精准把握企业分布规律与成长态势。用好园委会、楼委会等现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党组织架构,灵活运用区域共建、行业联建、单独组建、街区兜底等多元方式,持续提升党组织组建率。
精挑书记人选,打造党建工作中坚力量。切实落实“管产业就是管党建”的工作要求,用好网信、商务、投促等部门对产业细分赛道及成长型企业作出的专业研判,综合考量政治素质过硬、服务意识突出、群众威信较高、精力投入有保障等标准,从企业中层以上具有党员身份的管理人员中选拔出最适配产业链党建需求的书记人选,为强化产业链党的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汇聚流动党员力量,重融合共筑基层治理厚土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牵涉面广、主体多元。小微企业和街面商铺在数量上占到绝大多数,这些地方同样是流动党员的聚集地。此外,流动党员大批量来沪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他们既是区域发展的“流动资源”,也是基层治理的“潜在力量”,要充分凝聚流动党员力量,推动形成共治活力。
强吸引,唤醒流动党员“红色细胞”。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打造成党内思想教育主阵地,鼓励流动党员深度融入“大城小事”等社会活动。对流动党员开展全方位精神激励、人文关怀与物质帮扶,鼓励其在大街小巷中展现党员风采,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移动旗帜,促使流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不断扩大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广吸纳,让流动党员“归巢安家”。借助党员管理系统强大的信息推送与接续转接功能,精准定位每一位流动党员,将他们从分散的角落找出来、有序地管起来、高效地用起来。针对流动党员普遍关心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现实难题,要整合各方资源,提供有力支持与贴心帮助。为流动党员营造安心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杨浦这片土地上找到组织的“家”,实现流而有属、属而有学、学而有用、用而有为,真正扎根新兴领域,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巧吸附,转化流动党员“治理效能”。深入剖析流动党员的工作岗位、技能特长与兴趣意向,巧妙搭建参与平台,引导他们投身街区事务与社区服务。推动流动党员从最初视社区事务为“分外之事”,逐渐转变为日常“顺手之事”,最终内化为主动担当的“分内之事”,将流动党员的专业势能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动能,助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为杨浦人民城市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