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蓝图启新程 重任千钧再出发 区精神卫生中心顺利完成创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场评审
2024-02-14 新年起跑就是冲刺。近日,区精神卫生中心创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场评审会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高教处四级调研员孔莹莹、一级主任科员张信琦,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科教处副处长姚丽霞一行,携七位专家组进行了现场评审。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副校长汤磊,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浩,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务处处长王莉、产学合作处处长张苏华、副处长高广文,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周志明、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陈风华、副主任陈旭波、医政医管科副科长丁晴雪,以及医院党政班子领导,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医学院、区卫健委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王浩副区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区政府不断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聚焦区校合作平台、附属医院创建和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不断促进精神卫生中心高质量发展。今天区精神卫生中心创建附属评审将开启新的征程。未来,区政府将与学校合作共建精神卫生研究院,加强资金投入和提供设备支持,推动形成人才聚集、优势学科特色明显的人才高地,达成区校共建目标,进一步推动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质的飞跃。
吴韬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自学校与区政府签约共建区精神卫生中心以来,经过四年的校院合作,医院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评审会揭开了区校合作、校院共建的崭新一页。学校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不断加强对医院的建设力度,强化校院医教研协同发展,全面推动医院发展,加速推进中国式医学教育现代化,助力上海市医学人才培养和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
胡弘毅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附属医院创建工作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契机,有利于医院全面梳理自身工作、对接更多外部资源、激发自身发展潜力。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培养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上颇具特色与优势,与医院的需求非常契合。校院双方要牢牢抓住本次机会,坚持特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希望区精神卫生中心以附属医院创建工作为起点,持续推进临床能力建设,以维护人群精神、心理健康作为工作中心,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立足杨浦,面向基层,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孙真荣副主任在讲话中,就医学人才培养和附属医院建设提三点要求:一是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人民健康需求为主攻目标,努力探索“健康上海”建设亟需医学人才的培养路径。二是要坚守育人使命,将医学高校人才培养与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的职能有机结合,把最新科研成果、最好的临床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三是要优化管理机制,高校要把附属医院教学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明确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教学作为附属医院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
在现场评审会上,季敏院长代表医院作创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汇报,从医院概况、创建历程、建设成效、发展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介绍。
汤磊副校长代表上海健康医学院作附属医院建设情况汇报,从学校概况、附属医院概况、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建情况、建设愿景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本次评审专家组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仁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吴彦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杨文卓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陆峥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仇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骆艳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锦华教授组成,组长由吴仁友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结合现场走访、访谈、查阅资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临床技能操作等教学活动,对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评估。
在评审反馈环节,专家们对医院近年来的建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医院具备了建设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条件。同时希望区政府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鼓励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全面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并希望医院以创建附属医院为机遇,对标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强化专科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学科布局,办出精神卫生教学的特色,积极推动医教研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听取评审组专家们反馈后,陈风华主任代表区政府和区卫健委表示,将认真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持续推进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一是区政府和区卫健委将为附属医院建设给与最大支持和保障,补全补强部分发展短板,助力区精神卫生中心服务能级不断提升。二是区精神卫生中心要聚焦专科特色,借助高校优势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精神专科服务品牌。三是区精神卫生中心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推动医院教学研水平全面发展。
汤磊副校长代表上海健康医学院向各位评审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附属医院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依托,也是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以本次附属医院创建工作为契机,结合专家评审意见,不断强化医院办学条件,加强专科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全力支持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校院协同发展,助力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创建工作,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水平整体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