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子“靓”到里子“美” 大桥街道打造幸福村“绿色社区”幸福样板
2024-04-15 春风拂过,万物复苏,幸福村居民区迎来“绿色社区”项目完成后的第一个春天。走进位于大桥街道的幸福村居民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渗水路面、美丽清新的雨水花园、生机勃勃的下沉式绿地,小区已经悄悄地“上新”了,“幸福智治”的马车一路奔驰向前,上演一出生动的“绿色社区”样板戏。
幸福村居民区所辖有三个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老旧。面对居民对美好高品质生活社区的迫切愿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资源,以党建引领为旗帜,深入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在市、区房屋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历时近一年,终于圆了社区居民的绿色家园梦。
多方共同助力,党建引领“绿色会议”
自“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引导物业、业委会、社区能人等基层多元主体共同组建了“‘绿色社区’三驾马车联席会”,成功搭建“绿色社区”项目议事平台,邀请社区各方共同参与“绿色社区”改造方案设计,全程参与、监督改造施工,确保过程公开透明,让居民安心放心。
与此同时,大桥街道牵头建立“每周进度例会、每月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现场。每周四街道城建中心、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参建各方召开小组会,对工程进度进行掌舵把关。第一时间将居民的意见建议、遇到的问题梳理汇总,号诊把脉,实现小区事务“短平快”处理。
谈及居民们具体提出哪些建议,又是如何解决的?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郑恋咏笑着说太多太多,有些她已经记不清楚了,还是翻开朋友圈才想得起来当时的一些细节。记得有一次小区需要铺设柏油路面,如果晚上铺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早晨上班居民的出行。她就在小区居民群里将事由告知了大家,告知居民们连夜施工可能会产生噪音,征求居民们的意见。问题提出得快,居民回应得也快,不一会儿,居民都表示支持,还嘱咐施工方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当时感到很温暖,大家真的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改造基础设施,打造“绿色”幸福风貌
9个月前,小区还保留着过去的样貌,存在屋顶漏水、墙面渗水、地面凹凸等问题。经过翻新改造,幸福村居民区三个老旧小区完成了水电管网、道路路面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如今,小区楼栋被崭新的米黄色外立面包裹,新装的电梯依墙矗立,路面平整干净、标线清晰,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海绵化改造也是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明丰苑小区内,西南方一座雨水花园引人注目。花园通过铺设透水路面,增设下沉式绿地,如一块海绵般将雨水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为绿化浇灌、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让整个社区“活了起来”。
“我们小区现在不一样了,鲜花多了,绿草多了,走进小区觉得空气都清新了。”一位居住在双阳支路31弄多年的居民说,现在天气暖和了,自家小区的景观也穿上了新装,处处都是打卡点,她就喜欢和邻居们穿上鲜艳的春装,摆好姿势,在中央雨水花园里拍照,记录下生活在“绿色”社区幸福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优化社区空间,创设“绿色”宜居环境
室内外环境的优美与否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桥街道在综合改造中重点提升室外环境,优化公共空间,包括绿化、景观、道路照明等方面,同时,因地制宜地推进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使得小区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
过去,三个小区不同程度存在绿化残损、非机动车停放无序、外墙损坏严重、管线杂乱、门卫房破旧、楼道破落、空调机位和晾衣架设置杂乱、部分单元门缺失、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等问题。如今,适老化改造俯拾即是,加装的新电梯、新扶梯让爷叔阿姨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社区空间得到优化,小区外50米就是口袋花园;小区活力喷涌而出,鲜艳靓丽的彩绘壁画、设施齐备的党建微花园令人应接不暇。
此次“绿色社区”创建惠及三个老旧小区、24幢房屋、76个门洞、1598户居民,小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建设“智慧小区”,注入“绿色”科技动能
随着小小的电子屏幕识别出居民的身份,居民便可以放心入户;智能垃圾分类柜前,居民靠近即可红外线感应开门,投放生活垃圾,扫码便可投放可回收垃圾,厢房内还有专用机器用于处理厨余垃圾,加以回收利用;扫码即可解锁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这些富有科技感的小仪式俨然成为小区居民的日常。
“我们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柜,在我区也可以算得上是首创,居民使用很方便。”郑书记走近分类柜,一一演示着不同垃圾的分类方式。还特意打开了分类柜的大门,展示着智能厨余垃圾的处理过程。“自从有了这台厨余垃圾处理器,我们小区居民湿垃圾不出小区就能转化成有机肥料,供给小区的绿化使用。尤其是封闭式的处理模式,不会产生异味,更加生态环保。”
据介绍,“绿色社区”创建还开发了小区车位查询与数字化运维平台。依托该数字平台,物业可以精准调度、高效利用空余停车位,用科技赋能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通过深化“智慧小区”建设,提升各小区基础设施和房屋安全管理能级,建设智能化安防系统及数字化运维平台这些高科技设施,让居民看得见科技,摸得着智能,享受到便利,不仅为居民幸福生活“添砖加瓦”,也为“绿色社区”注入了科技动能。
社区全民参与,培育“绿色”自治文化
“绿色社区”改造不仅仅是一次社区环境的提升,也是一次小区居民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自治实践,更是一次社区文化的塑造。
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组织开展“我的小区我做主”活动,通过在微信群、小区宣传栏内进行公告,号召居民对小区墙面、楼顶颜色、阳台改造形状进行投票,将居民的参与意识调动起来,提升广大居民的自治意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口,让居民从“建议者”变成“建设者”,居民们逐渐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清洁、共治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居民们一起参与投票决定外立面颜色、样本,自觉举报处理乱张贴的纸张,互相监督,共同推进建成和谐共治的“绿色社区”。谈及居民的变化,郑书记倍感欣慰,“大家都很自觉,也都互相监督,现在楼道特别干净。”
本次“绿色社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机制、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宜居社区环境、提高社区信息化覆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等五大方面。目前,项目基本完成,往日环境老破旧的幸福村脱胎换骨,实现了从面子“靓”到里子“美”、“环境美”到“发展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绿色蝶变,生活在幸福村的居民真正过上绿色、智能、宜居的幸福生活。
下一步,大桥街道将继续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总结推广幸福村“绿色社区”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提质升级,同心协力绘就大桥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