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个车位怎样停750辆业主汽车 来看小区的数学猜想
2024-01-19 1月18日中午12:00-13:00,“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第五场活动全程讨论《殷行街道:小区的数学猜想“226个车位怎样停750辆业主汽车?”》,上海新闻广播《市民与社会》,阿基米德APP,话匣子FM,区融媒体中心矩阵联合播出!
小区总户数2206户无地下车库,规划地面车位226个,新拓展到500多个,有200多个停车缺口……
除了停车位“先天不足”,小区有地锁229个,非机动车、外来车辆等,还占据着一定停车空间……
这是殷行街道城市名园小区的“停车难”现状。作为2004年建设竣工的动迁商品房住宅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等各方面原因,城市名园小区一直备受“停车难”的困扰。此外,城市名园“226个车位怎样停下750辆业主汽车?”的数学猜想,也是目前殷行街道各小区停车问题的缩影。对于老旧小区来说,停车这一难题到底该如何做出突破?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共性问题?
由区人大常委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传媒联合推出的“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第五场在殷行街道举办,从“停车难”问题出发,来自城市名园本小区的居民,殷行街道其他各小区的居民,人大代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小区居委会、社区法律援助律师、物业管理等工作人员以及主持人、专家齐聚活动现场,聊现状、谈难点、分享解题思路、交流下一步行动方案。
面对“无解”问题,可以有“有解”思维
“围绕停车问题,居委、业委、物业已经想尽各类方法,小区路边的边角料全部能用都用上、将小区内道路沿路一面停车改为两面都停车、杜绝私设地锁问题等等,但依旧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来自城市名园的居民现场分享到,“现在的情况是,高峰时段,连走路的人都要给车子让路,年纪大的拿着菜的都不好走。”“停车难”一直都是老旧小区的痛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不仅让小区有车的居民烦恼不已,也容易引发交通堵塞、绿化破坏甚至影响邻里关系等问题。而对于老旧小区来说,空间局限、历史遗留的管理问题等直接带来的实际情况是很难在“供求侧”简单做加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私家车辆越来越多,这一问题的难点边解决的同时,也边与小区发展同步更新。
城市名园居民区书记赵磊:“目前小区停车管理还是之前的暂行办法,在街道的指导下,三驾马车重新制定了新的停车方案,近期将召开业主大会进行投票选择,新的停车方案会对目前的车辆、车位等进行一个区分管理”。参与小区新停车方案制定的新和家园物业管理事务指导中心主任李建萍介绍:“新的停车方案宗旨还是在于过渡,从固定车位慢慢向流动的过渡。目前小区的固定车位量较大,通过这个方案让全体业主慢慢养成一个流动停车的习惯。”社区法律援助律师林卫从法律角度分享了城市名园固定车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区建设初期物业管理等带来的地锁问题治理难点。聚焦地锁以及增加停车位的问题,小区物业经理陈通进一步详细讲述了目前的最新情况以及下一步计划。
除了聚焦“停车难”的最新管理方案与进展,围绕小区“抢车位”带来的潜在消防安全问题,殷行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徐晶介绍了小区目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应急措施。活动现场,面对“停车难”这一短时间“无解”问题,不仅仅是实际体验的讨论,从居委分享最新措施到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停车管理方案,再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潜在消防安全风险的前置措施……现场多的是各方力量用“有解”思维带来的为解决这一难解问题的赋能力量。
“存量、增量、变量”,破圈协同系统性方案
“停车难”是否关键在停车位的拓展和停车位的有效利用?作为小区里的“老大难”问题,停车需求如何实现资源的“内外循环”?未来,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共享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停车是什么样的图景、是否还需要人为来“抢车位”,还是自动化动态地流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活动现场,对于推动“停车难”问题的解决,从生态的角度来破圈协同系统性方案成为讨论的集中点。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欣分享:“解决这一共性问题,方向上看基本上是有三种方法,一个是解决存量问题,一个是解决增量问题,一个是解决变量问题。这三个方向需要做更多的综合考虑与设计。
谈判专家潘黎率先从价格杠杆角度分析了停车问题的有效内循环机制:“当我们发现供需出现矛盾,想尽办法后,供给依旧杯水车薪时,价格就成为了平衡供求关系的重要元素。但也要注意,价格提高到什么程度需要大家有一个协商的过程。”区人大代表金晓刚:“价格杠杆基础上,怎么样分配有限资源也非常关键。有限资源的分配涉及公平和合理问题,还要考虑可执行的程度。这其中如果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供求侧就会出现流动的增量,比如小区停车把空余车位自动让出来会有相关激励。”
针对外部资源的挖掘上,殷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保安介绍,目前小区正在通过与商业综合体错峰停车,小区附近公共资源如道路资源共享等来从外部缓解小区的停车问题。但因价格、程序繁琐等各方面问题,目前增加的车位还有限。围绕这一实际,现场居民、人大代表、专家等争相发言,建言献策。挖掘社区达人“活地图”;站在更大范围来“团购”最新拓展老旧小区地下空间的技术方案;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进街道层面、甚至杨浦区域层面来统筹规划运营停车空间;站在未来视角围绕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车主群体用车偏好变化优化小区新停车方案等……有存量激活机制、有增量破圈联动、有随着变量“随机而动”,还有连线“存量、增量、变量”三点的可持续性思路,有效串联之下,是系统化的推进方案。
“停车难”的数学猜想,是一类“急难愁盼”的蓄力方向
殷行街道88个小区,其中有地下机动车库小区仅有5个,老旧小区有75个,占85.2%。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私家车辆越来越多,小区原有的车位远不能满足居民停车的需要,而全上海16个区有217个街镇……城市花园小区“226个车位怎样停下750辆业主汽车?”的数学猜想,其实是一类“急难愁盼”问题的蓄力方向。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主持人秦畅:“当问题矛盾开始出现时,邀请居民一起来公开讨论、敢于让业主们一起投票甚至否定;而当居民自治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不是一味地让居民来讨论,也不是告诉居民可以怎么做,而是找到援助律师、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更新管理方案等进行跨前一步地共治……当我们开始让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一起来参与一个公共议题时,我们会发现积极推动解决问题的力量已经出现了。”对于老小区来说,解决“停车难”问题很难,但面对这个“无解“问题时,每个居民怎么看待它,每个行政主体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它很重要。
聚焦人民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民生大事”,邀请社区居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商共议,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也是“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策划推出的初心。活动现场,有来自城市名园本小区的居民,殷行街道其他各小区的居民,也有人大代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小区居委会、社区法律援助律师、物业管理等工作人员以及主持人、专家等。需求、问题相关方聚合在一起,真正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融入具体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后续,议事中讨论的优化建议还将融入在小区新停车管理方案中,推动实现注重解决问题的治理民主与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实质性民主结合,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