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第三批入驻项目遴选活动圆满举办

2025-05-23 来源:上海杨浦

  5月21日,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以下简称“概念验证中心”)举办第三批入驻项目遴选活动。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中心由市科委、市生态环境局、区政府共同指导建设。本次活动由区科学技术协会、复旦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环保科技园有限公司、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承办,旨在加速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自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共22个项目经过培育孵化与商业化发展,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同时面向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等广泛征集并优选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实施性的绿色低碳新项目入驻,验证成果从“0”到“1”的落地潜力。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施敏,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服务型制造创新与研究专委会执行主任赵海峰,上海市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莉,治臻咨询并购与企业金融服务合伙人黎志炜,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官吴竺,上海申能星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运营负责人刘兵,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炯华组成联合评审专家组;江苏省盐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韦君,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葛浩然,上海环保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贡音组成特邀观察员。联合评审专家组和特邀观察员从政策端、产业端、技术端、市场端、投资端对新项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中,概念验证中心迎来第三批九个项目遴选,各项目聚焦不同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展现出显著创新潜力与应用价值:
   “农林废弃物热解 / 气化高值化利用技术” 项目研发新型炉排装置等技术,攻克气化效率低等难题,构建 “能源岛” 系统,助力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与减排;
  “高效醇类低温氧化催化剂” 项目研发新型多孔纳米涂层催化剂,突破传统限制,实现醇类高效分解,降低能耗与成本,国产化率高,助力工业废气治理降本增效;
  “化工废水厌氧技术及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开发特色厌氧反应器,解决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难题,国产化率高且已成功应用,计划推动处理高效化、智能化;
  “具身智能农业环境精细化作业机器人” 项目集成多类先进技术,首创独特架构,硬件与软件国产化率高,可实现环境监测与柔顺作业,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基于呼气组学的 AI 癌症智能早筛与绿色诊疗平台” 项目集成多模块与算法,突破传统检测技术,实现癌症无创快速筛查,计划推动早筛向无创化、智能化发展;“光电驱动低碳节能型污水处理装备” 项目采用创新技术体系,开发新型材料与系统,提升污水脱氮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 “双碳” 战略;
  “可化学降解环氧树脂体系” 项目实现 100% 回收,无需强酸强碱,在国内相关工业化领域实现突破,技术领先,应用于风力叶片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深度学习驱动大气化学过程动态模拟” 项目基于自监督学习与物理约束开发模拟技术,解决模型 “黑盒” 问题,软件具自主产权,成果转化潜力大;
  “有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项目依托专业平台,拥有多项技术,涵盖多类固废利用,获多项专利,部分成果已应用,产业化潜力大,契合循环经济政策。
  活动最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施敏进行总结。她指出,本次第三批项目遴选活动是加速绿色科技创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实践。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战略赋能与资源加持下,概念验证中心为上海打造“国际绿色创新枢纽”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持续输入项目优化方案。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已成功构建全流程概念验证服务体系,累计入库32个项目,发布6台产品化样机,孵化5家科技企业,牵头制定上海市地方标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上海模式”。中心聚焦技术与市场双验证,推动多项成果转化,如盐城地方投资超5000万元与头部企业达成合作订单等。依托复旦大学等高校资源,打造“高校研发-中心验证-园区落地”闭环,强化区域科创竞争力;助力绿色低碳技术高效落地。未来,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绿色科技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上海智慧”与“上海力量”。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