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5-03-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杨浦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岗位实际,讲述学习感受,在热议中凝聚思想共识,在践行中彰显使命担当。
  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联组会上,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总书记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提出新的期望。
  “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为起点,以第二批上海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杨浦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着培根铸魂的时代要求。
  “一直以来,我们聚焦生态教育办学特色,依托高校和社区资源,实施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复旦科技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马燕婷感到更有干劲:“我们将聚焦思政引领力的提升,进一步做深做实融合、融汇、融通的‘三融’举措,以融合打破资源边界,校家社共同构建生态思政课程体系;以融汇打破学科局限,构建教师‘共研共创1+2+X’的思政教学协作生态;以融通促进同向同行,在‘双新’理念引领下设计跨学段、跨学科、跨场域的一体化实践路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刘育蓓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技能、形成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她表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诸多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守正创新,积极应对。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焦铸魂育人,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改革师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思政引领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同济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织民表示,“我们始终在教育第一线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轨并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科学家精神等元素;坚持价值观塑造与实践育人结合,组织学生参与‘行走的思政课’,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引领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坚持‘把爱的阳光播洒到孩子心中’的办学理念,为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层经验。”
  “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跃幼稚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何洁表示,“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启蒙阶段,立德树人同样应该是根本任务,是塑造儿童人格和价值观的关键起点,是品德培养的奠基阶段。在五育并举的框架下,学前教育也一样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品德和能力基础。”
  上海市特级教师、控江中学周永麒老师对此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殷殷期盼,更感受到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重担,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我们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面向学生,面向未来,用真心,用真情,用智慧,打造一座座桥梁。在师和生的相处中,要用情感作为桥梁,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以此构成学生的深度成长链接,帮助学生萌生志向,唤醒成长。在国家和孩子们之间,教师要用自己赤诚的爱国之心作为桥梁,传承民族精神的基因,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有根有魂有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也将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既做脚踏实地的‘筑桥者’,也当胸怀家国的‘引路人’。”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国安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朱嫒华表示,“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点。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一以贯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小处着眼,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的使命;要大力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人的培养,提炼‘怎样培养人’的杨浦经验;要着眼未来,培养未来能够堪当国家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牢‘培养怎样的人’的教育基石。”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共识。
  上海市控江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吴巍表示,“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五育并举的深入推进,正在重塑新时代的教育生态。控江中学作为区域高中教育的领头羊,在推进五育并举方面已经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有质量的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奉献智慧,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更多实践范例,展现教育改革创新的上海智慧和控江范式。”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隽对此也深有感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以培育工程素养为主题的特色高中,在“工程素养+”的领域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和尝试。“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践人民城市理念和学校特色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过‘工程+思政’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城市真实问题解决中培育工程素养、社会责任与创新思维。”徐隽说,“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对于工程素养的培育也很有启发,我们将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企业资源和社区资源等,在实现大中小贯通式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方面做一些尝试,引导学生‘从国家战略看上海和杨浦实践,从工程设计解民生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实践创新、交流合作、责任伦理四方面工程素养,通过推动‘小课堂’走进‘大社会’,来培养学生成为人文厚实、理工见长的未来人民城市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区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始佳感慨道:“总书记的讲话为少年宫新时期‘美育资源枢纽’的功能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近年来,区少年宫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美育+思政”的探索尝试,构建了覆盖中小学生、贯通多维场景的美育共同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宫校联动、宫社联动机制,强化价值引领、资源整合与实践创新,将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贯通,持续激发美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独特作用,引导少年儿童在沉浸式的审美实践中,既夯实文化根基又涵养家国情怀,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延吉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王晓燕也深刻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她说:“总书记说,要‘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德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儿童生活的情感体验。面对教育综改的挑战,我们要让德育在幼儿一日活动的真实情境中生长,让品德成长可视化、趣味化、持续化。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区域‘德智融合’课题的探索,以德育为先导,创新育人空间,优化协同育人机制,让德育像春雨般渗透在幼儿的每一次观察、每一次探索、每一次互动中,实现德育从灌输到内生的转变,培养出‘有根有魂’的德育实践者,孕育出‘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家国’的新时代幼苗。”
  深化科学教育,夯实基础教育的支撑作用
  “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对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实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杨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周梅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聚焦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体制机制,依托高校、企业、社会场馆资源,加强主体协同、价值认同、资源对接,建设大中小一体化育人平台。用好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深化育人方式变革,打造学习新空间。同时,要以教育家精神强师铸魂,强化创新型教师培养培训,建设高效协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绩效考核与督导评估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特别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作为杨浦高级中学的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备受鼓舞。”杨浦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田岚说,“近年来,学校在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于漪德智融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引领下,积极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跨学段贯通育人及与高校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与知名高校深度合作,为学生搭建接触前沿科技、拓宽学术视野的平台,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积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通过特色课程、导师团队和科研实践,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们一直在走的路。”控江二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楼蓓芳表示,“办科学教育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学校是我们的办学愿景,多年来我们始终积极探索课程创新和教学改革新形态,完善学校科技特色教育育人体系,依托校家社协同育人网络,形成了融创课堂、工具36技、院士宣讲团等一系列品牌载体,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感悟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打造‘无边界’学习,引导学生在科创实践中树立科技报国志向。同时,以四大模块科学教育课程为基础,聚焦数字化转型与跨学科整合,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推动教学向‘深度学习+个性发展’转型,为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尤其是提到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上海市辽阳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邵世开表示,“教育肩负着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的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辽阳中学已经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重点任务,聚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工程实践、科技人文等主题,形成跨学科学习项目,支持学生每学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学校还提升了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比例,根据学生知识经验、思维水平、兴趣特点,进阶式、一体化开展科学类课后服务。下一步,我们将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科学教育,依托我区区域内的高校和科技企业的资源,将学科学习与校外观摩体验、科学探究、工程实践、专题研究相结合,支撑校内课程教学、促进活动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总书记的讲话让上海市铁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葛琛静深感鼓舞,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者的使命与责任。她表示,“全国两会擘画了美好蓝图,吹响了奋进号角。面对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教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作为我区体量最大的公办初中,我将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着力聚焦‘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要将课程体系重构作为首要突破,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标准课程体系、智能化教学场景、创新性评价模式;要将提升师资队伍的认知升级作为关键要素,进一步探索校家社紧密型联动模式,让教师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前沿课题,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更多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建设贡献‘铁岭力量’。”。
  “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一定是始于今日之耕耘。”上海市育鹰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袁青说,“作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校、市课程领导力项目校,一直以来我们始终以‘育奋飞之鹰’为办学追求,将总书记对教育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办学实践的行动指南。目前,我们依托校本特色课程群,构建了小初贯通的创新素养培养链,通过天文-OM课程、未来工程师、音乐创新实践课程、非遗文化项目、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未来,我们将加快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精准教学’与‘个性化成长’新路径,以数字化转型赋能课堂变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创新实践中找到成长支点。”
  教育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我区教育工作者正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奋斗姿态,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生动的区域育人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杨浦答卷。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