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过寒假 留沪过大年 感受不一样的精彩

2025-01-27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寒假,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校园内,留沪过年的内高班同学们来到上海的乡村和红色场馆研学,来到城市社区与居民们联欢,学校还给大家准备了精彩的“春晚”,让内高班同学们享受年味满满的春节,度过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寻迹人文脉络 传承时代精神

  日前,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新疆班学子分年级踏上了不同的旅程,以各年级独特的方式感受人文魅力,汲取前行力量。

  乡村之行,传统唤醒

  高一新疆学子来到上海浦东新南村。同学们投身农事活动,在农民伯伯指导下种蚕豆,将希望播撒大地。磨米体验中,大家亲手转动石磨,感受稻谷化为米的神奇,领悟劳动价值。同学们通过写春联、制作土布帆布包,让传统文化在手中传承。套圈游戏则增进了彼此情谊,明白团队与专注的重要性。在乡村,同学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的生机。

  红色之旅,铭记初心

  高二新疆学子参观了上海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与中共一大会址。在孙中山故居,同学们通过聆听现场讲解员的解读,结合课堂上所学的近代史,加深了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中共一大会址的大型浮雕与鲜红党旗,给同学们带来强烈震撼。馆内的文物、照片,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与伟大使命,更加坚定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决心。

  文化之约,感悟精神

  高三新疆学子们走进鲁迅公园,重温课本里的鲁迅先生,深刻感受新文化运动的独特魅力。馆内丰富的文物资料生动展现鲁迅先生的一生。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积极互动,对鲁迅的革命事迹和文学成就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此次研学之旅虽路径不同,但殊途同归,均收获颇丰。在乡村,同学们领悟到传统劳动的魅力;在红色展馆,同学们铭记了先辈的奋斗与使命;在文化圣地,同学们汲取了精神力量,强化了文化自信。未来,同学们定能将这些宝贵经历化作前行动力,在成长的道路上,传承文化,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舞步踏响社区 民族融合绽放华光

  日前,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新疆班的同学们,带着一支充满活力的舞蹈《民族节拍》,走进了城市名园社区,为社区新年活动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同学们用灵动的舞姿,展现着青春的活力,演绎民族团结一家亲。表演结束的那一刻,台下响起了热烈而真诚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同学们精彩表演的认可,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赞美。

  活动中,同学们与社区老人亲切互动,热情地与老人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老人们则用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给予同学们满满的支持,共同营造了温馨的活动氛围。同学们还受邀参与了社区的抽奖活动。这份幸运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迎春活动热闹的节日气氛,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来自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新疆班的同学们不仅用舞蹈描绘出一幅民族交融的美丽画卷,更以实际行动,亲切慰问并祝福社区老人新春快乐,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为社区带来了温暖与欢乐,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每个人的心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龙腾鼓动谱新篇 歌诗与我正少年

  1月25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新疆班“龙腾鼓动谱新篇 歌诗与我正少年”校园春晚如期而至。晚会节目精彩纷呈,令人印象深刻。

  晚会在一段活力四射的暖场视频中拉开帷幕,视频展示了新疆班同学们在校园的学习、生活点滴,唤起了大家美好的回忆,也点燃了现场的热情。

  晚会中,气势磅礴的中华鼓表演震撼登场,激昂的鼓点如新年的钟声,振奋人心,敲出了青春的活力与对新年的期盼;充满民族风情的开场舞用灵动的舞姿展现了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昆曲《游园惊梦》罗裙翩跹,一颦一笑皆显示了江南韵致;诗朗诵《致青春》充满激情与力量,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青春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歌曲《少年锦时》旋律悠扬,再次唤醒了同学们对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最后,舞蹈《多彩民韵》为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舞者们用优美的舞姿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风情,寓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

  此次春节联欢晚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实践。在蛇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新疆班的同学们与全校师生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温馨、难忘的夜晚,也为新的一年开启了美好的篇章。

  “同学们暂时告别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将在同一附校园度过一个充满浓浓年味的春节。之后会组织同学们打扫校园,美化宿舍,让“家”喜庆温馨。还会一起包水饺、搓汤圆,看春晚,共守岁,其乐融融,平安祥和。年里,大家还将通过纸雕灯花、皮影戏、朵云轩木版水印、茭白叶编结等学校传统民俗课程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曹卢如是说。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