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区 美好生活“进度条”在社区不断加载

2024-04-15

  为了召开加梯议事会,他通过凝聚楼内七位党员业主的力量,牵头建立了由楼组长和志愿者骨干组成的“三人小组”,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在前期完成了对全部业主的意愿征询;曾经的“悬空老人”从零基础学起,渐渐成了能看懂门道的“内行”、居民加梯的“顾问”,她为邻居“日行万步”、把关加梯质量,是“熟人社区”中浓浓“人情味”的一个缩影;如今,“一网通办”的便利,让很多居民尝到了办事无需奔波的“甜头”。然而,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也将这样的便利稳稳地送到老年人的手中;“家门口”菜香四溢,新开的社区长者食堂不仅菜品丰富,还特设老人优先用餐时段……
  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如何拓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功能,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让美好生活的“进度条”在社区不断加载?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功能拓展,拥有N种可能
  “高效办成一件事”,在“指尖”,也在家门口
  市民张女士的居住证还有一个多月到期,但因为马上要出差几个月,担心居住证不及时更新会有积分问题影响孩子上学。近期,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五角场广场开展“一网通办”宣传进商圈活动。张女士来到现场询问工作人员:“居住证到期了怎么办,需要前往线下重新办理吗?”“您可以在居住证到期前一个月之内,在随申办小程序或APP搜索‘居住证签注’就可以更新时间了。”这下,张女士总算放下了心。
  如今,随着“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出生、上学、就业、居住等民生大小事办理的“便利指数”日益提升。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展线下宣传普及,是为了让“一网通办”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居民。
  出门办事,身份证忘带怎么办? “一网通办”目前全面推行“两个免于提交”,即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现在,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或小程序亮证扫码便可在窗口办,即使忘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也可通过电子亮证调取证件,进行扫码验证或下载。
  “一网通办”遵循“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等“六个一”的标准,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推出多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办理流程的简化和高效,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
  现在虽然一些民生大小事都可在“一网通办”上直接搜索、申请、办理,并查看办事进度,无需再到线下窗口排队等待,但对于不少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人而言,家门口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他们首选的办事地。“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贴不贴心,考量的不仅仅是硬件。
  春节长假过后,我们曾来到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探访,当时遇到了前来办理业务的洪阿婆。因为社保卡丢失、又不了解办理流程,老人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眼明手快”的工作人员在旁协助,很快就补办完成,洪阿婆连声道谢。
  我们了解到,五角场街道辖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有3.6万余人,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日均接待受理量27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80余人,占比达66%,也就是说中心每接待10人,其中约7人是老年人,基本以办理长护险、医保、敬老卡等业务为高频事项。“硬件的‘适老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一颗强大的‘适老心’。”一名工作人员说。
  如今,“一网通办”的便利,让很多居民尝到了办事无需奔波的“甜头”。然而,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也将这样的便利稳稳地送到老年人的手中。
  五角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宋文表示,2024年,中心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拓宽服务覆盖面,构建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远程帮办的完整服务体系。
  “家门口”菜香四溢,“新食堂”不仅菜品丰富,还特设老人优先用餐时段
  可同时容纳约50人用餐,每天提供午餐、晚餐各约60道菜……近日,居民们期待已久的“人人食堂”正式对外营业,作为杨浦区“长者食堂”品牌,老年人在此就餐使用敬老卡可享8.8折优惠、堂食米饭免费,还可享民政额外每单补贴1-2元。
  社区食堂,承载着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角场街道国定支路睦邻街区自建设以来,一直缺少社区食堂的服务功能。经过不懈努力,“人人食堂”落地开放,“填”上了这块“空白”,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菜香四溢。
  食堂提供两种敬老基础套餐,分别为15元一大荤二素菜一汤一米饭,18元一大荤一小荤二素菜一汤一米饭。“我们聘请了喜来登的大厨担任厨师长,希望把品质做到‘极致’。在菜品上充分考虑老年居民的需求,做到荤素搭配、无刺无骨、少油少盐少糖,打造有温度的社区食堂,让居民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食堂运营方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食堂”特别设立了老人优先用餐时段,(暂定为午餐10:30-11:30、晚餐16:30-17:30,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角场街道社区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食堂今后的运营管理,将由国定支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牵头负责,自管会将定期对菜品、菜价进行监督,并根据居民的意见建议进行调整。
  老房里,幸福“梯升”
  为了加梯议事会,“三人小组”是怎样“集齐”业主的?
  政通路118弄小区建于1997年,除了两幢高层外,其余都是典型的老式多层住宅,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加装电梯已成为一个“急难愁盼”问题。其中2号楼内的房屋又出租过半,多数业主分散居住在各处,召集议事的难度很大。而如今,小区的电梯加装已被正式提上日程。
  “一是确定了电梯品牌,二是议定了建设总价,三是确认了各自的初步分摊比例及其出资额方案,其他具体事宜我们还会进一步洽谈沟通。”近日,2号楼居民杨为忠介绍着目前的“成果”。
  杨为忠是老党员,退休前在检察系统工作,群众工作经验丰富。面对困难,努力破题,总与热心、耐心、毅力密不可分。杨为忠通过凝聚楼内七位党员业主的力量,牵头建立了由楼组长和志愿者骨干组成的“三人小组”,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在前期完成了对全部业主的意愿征询。
  在五角场街道城建中心与政通一居民区党总支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半月的准备,日前,政通路118弄小区2号楼“加装电梯候选公司说明暨代建公司投票选定会”举行。会上,除1户居住国外的业主选择委托投票外,其余出资业主全部出席。
  综合其它楼栋加装电梯的经验教训,为保障电梯代建在前期工程施工和后续电梯维保两个方面的质量,2号楼大胆尝试“竞标模式”——会前,组织业主对三家候选公司提交的方案开展书面审查和实地考察,给予业主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整场投票会,三家候选公司分别向与会业主作了陈述说明;业主也进行了民主评议,各抒己见。
  经过当场投票、验票、计票和见证人见证,出席业主以80%以上的占比选定了一家电梯代建公司,并在投票结果确认书上签字。之后,与会业主与当选公司开展了具体洽谈。自此,小区的电梯加装被正式提上日程。
  “人的工作”最难,但对于社区发展而言,它也是最不可或缺的
  引导居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居民自治增添活力,在五角场街道的加装电梯工作中已有“珠玉在前”。
  北茶园小区居民王根妹和老伴都腿脚不便,几年前王根妹的家成了“电梯样板房”,老两口享受到了“上上下下的便利”,在小区“引起了轰动”。
  在王根妹的家,小区各楼栋电梯加装的材料装了满满一箱。说起加装电梯,王根妹“如数家珍”:“一梯三户的楼栋我们有电梯错层入户的方案,一梯四户的楼栋可以平层入户,讲究采光的用落地玻璃,讲究通风的双向开门……”很难想象,这位曾经的“悬空老人”从零基础学起,渐渐成了能看懂门道的“内行”、居民加梯的“顾问”。
  在居民王桂凤的记忆中,当时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日行万步”,“最多的时候,小区十几部电梯同时开工,但点位分散,王根妹每天坚持在开工前逐个踩点,在工人下班后及时复盘,一发现问题马上沟通督促解决,实属不易。”
  王根妹为邻居“日行万步”、把关加梯质量,其实是“熟人社区”中浓浓“人情味”的一个缩影。在她看来,比起流程,推动加梯,其实“人的工作”才是最难的,做“人的工作”就需要“人情味”。“楼下的体谅楼上的出行不便,楼上的感激楼下的舍弃利益。”
  “人的工作”最难,然而,对于社区治理、社区发展而言,它也是最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五角场街道积极支持各居民区在推进涉老改造和美丽家园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培育全过程人民民主,接下来,街道将继续鼓励、引导居民自治,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幸福”清单。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