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新增两项市级非遗项目
2024-04-15 喜报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杨浦区“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古琴艺术”成功入选。
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
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流传2000多年。风筝制作与放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其制作风格精益求精,随着现代科技元素被采用,风筝的海派风格独树一帜,制作与放飞技艺也顺应时代发展得到不断创新和运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独具风格和无限魅力及想象力的民间风俗文化之一。
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是一项集手工艺术、文化传承和娱乐活动于一体的体育类非遗项目。风筝放飞环节需要考虑天气、地点、线长等多方面因素。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制框、缠线、剪纸、绘画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专业的知识。
该项目由新江湾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江湾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领衔,区风筝协会、炫健体育等社会组织和企业承办,每年定期举办“清明风筝放飞”“‘新江湾城杯’上海市民风筝邀请赛”等活动。同时,与上海体育大学及中小学开展风筝教学合作,成立教学基地,开设兴趣班,组织辖区学生开展风筝制作与放飞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为风筝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
古琴艺术
古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已经广为流行,汉魏六朝是古琴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国乐之精粹,亦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之一。
上海古琴渊源较早,明初已有松江派见称于世。自1843年开埠以来,由于上海经济商业繁荣,各地人员汇聚流动往来频繁,各流派古琴琴人也随之进驻上海,各种古琴传承交流活动随之兴起。上海得天独厚的经济文化发展优势,人才荟萃,当代琴家大多师承多位古琴名家,上海古琴艺术的发展融合不同流派之间的特点,更加注重于总结、研究和发展适应时代潮流的古琴艺术风格,并呈现出了多元的艺术特质和审美特征。
倪羽朦作为该项目的主要传承人和负责人,任同济大学古琴教师及同济大学古琴研习基地教师,一直致力于推广古琴艺术和文化。她从小随父倪诗韵研习梅庵派琴曲,后又师承广陵派琴家戴晓莲教授。融合了梅庵派、广陵派和姚门古琴三个流派的特点和精髓,琴风细腻、绮丽,注重声音质感和音色的多变,擅于以丰富的技法衬托乐曲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