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盛世 看她笔下“蛋壳生花”
2024-02-18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剪纸、面塑、蛋雕......这些异彩纷呈的非遗技艺,勾起人们心中最为浓郁的年味。
当非遗遇上龙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今天,走近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房氏蛋雕”,一起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
房氏蛋雕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一双巧手、一个世界......海派蛋雕集南北之精华,汲西方之技艺,集中了民俗、民风的广泛题材,体现了人们祈盼“福、禄、寿、僖”的美好愿景。2012年,房氏蛋雕被列为杨浦区非遗项目。“房氏蛋雕”非遗传承人房清芳,自幼跟随房宾泉等一批老前辈学习蛋雕绘画和雕刻技艺。
房氏蛋雕,雕分五层、笔绘五色曾荣获上海世博会“百年世博艺术精品奖”,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创作金奖”等大奖。
刀留千秋影、笔绘众生妙,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元素,不断创新,令房氏蛋雕成为海派蛋雕的代表。
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年”的蛋雕作品特别多
作品《龙凤呈祥》获法国国际金塔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5月,房清芳女士应邀参加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燃情岁月,国务院机关离退休干部金婚大典并以原创蛋雕“龙凤呈祥”向大会献礼。
说起最近完成的《龙凤呈祥》系列作品,房清芳表示,每件作品花费2周时间完成,精细打磨,而且每件图案,都是以2把不同尺寸的刻刀直接上手雕刻而成。
“经过打皮之后,然后涂上中国红丙烯颜料,等它干了之后,我就用刀直接雕刻刻出它的图案,刻好之后,我就用小金粉给它再上一遍色......龙与凤之间看上去很荣华富贵,上完色之后我继续再刻,刻好之后再上色,这样反复两三遍,看上去就更加立体了。“房清芳说。
”我心目中的龙,是祥和的,看着不凶的,所以我雕刻而成的也是这样,用中国红、藏青,还有金色等,让每一条龙,都看上去显得非常有气魄、有动感。“房清芳表示。
除此之外,房清芳制作的蛋雕还有各种形态的其他动物,比如憨态可掬的熊猫、凌空展翅的雄鹰等等,更有花卉、人物如《十八罗汉》《荷色鸟鸣》等作品,不仅如此,她还从古画中汲取灵感,诞生了蛋雕版《清明上河图》系列。
随着在创作上的不断突破”房氏蛋雕“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成为海派蛋雕代表的最大特色。
一把刻刀,蛋壳生花,蛋雕艺术是“刻出来的工笔画”
房清芳的国画功底扎实,雕刻技艺娴熟,形成了工笔写意、虚实结合,清美典雅、古朴厚重的风格,同时又不失活泼,多姿多彩。
房清芳介绍,蛋雕制作过程包括刻前准备,蛋壳构图、图案雕刻,作品修整、蛋雕装饰等步骤,在她眼里,蛋雕就是“刻出来的工笔画”需要坚持训练和长久保持的创作热情。
“要做出好的蛋雕作品,首先要选蛋打洞取液,然后再清洗干燥,经过打皮、留皮、磨光铲地、打底雕刻等多种工序才可完成,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坚持。”房清芳说。
蛋雕艺术走进人们生活,”这是一种传承与创新“
在制作、钻研蛋雕艺术之余,房清芳还参与许多非遗活动,现在,周一至周五她都在江浦路街道多所学校为学生们教授蛋雕艺术,也会时常走进社区,让居民们也感受蛋雕艺术的魅力。
近年来,年轻人对“非遗”的热爱不断被唤醒。”我现在教授的学生们有很多90后的,我女儿也在从事蛋雕艺术。”房清芳表示很欣慰,她说:“年轻人制作的图案都是新潮的,可能我们有点欣赏不来,但是也是一种传承与创新。”
在房清芳看来,蛋雕艺术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学习与传承,让更多人了解、体验中国非遗文化,唤醒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认同,让“非遗”创造一条联结“历史”与“当下”,打开传统文化复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