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到“智理” 我区用“减法”为基层增效
2024-01-08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减系统”重要部署要求,我区积极与市大数据中心对接,全市首批完成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新版社区云”在全区全域应用推广,实现基层治理系统精简整合、数据汇聚共享、场景共建共用。
归并整合系统,实现填报方式简化
过去基层下沉信息系统条线多、业务杂,社区工作者在上门走访时都是通过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做民情记录,有时记录较急、笔记潦草,回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还会出现信息重复采集的情况。杨浦区对症下药,积极与市级部门对接,全面推广应用“新版社区云”平台,将社区工作者从繁琐的信息采集统计中解脱出来。
“新版社区云”坚持“四个一”架构标准,即一个门户、一个工具箱、一套基层治理数据库、一套标准体系,依托党建管理、人房采集、计生协等9个居村常用的市级系统实现业务办理“一键登录”、信息填报“一个入口”、信息审核“一键查询”。“‘大数据’加‘铁脚板’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更多人服务。”五角场街道工作人员说道。
数据全面共享,变“孤岛”为协同
我区积极推动区级数据实时回流,实现市区两级一本账。“新版社区云”通过为街道提供400余个数据共享接口、归集近600张各类库表和超2.2亿条数据,让社区工作者实现填报减负“松绑”,把更多精力放到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上。
以前社区工作需要多本纸质台账,分类管理繁琐,且一项工作还可能涉及到民政、卫生、文化等十余个部门数据,造成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标准高等问题,现在借助“智能报表”功能,居村在房态图或台账填报任务中进行填报,将居村干部日常工作各项任务贯通起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人房采集“一标三实”,实时将居村的人房数据落图,实现“以房管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反馈问题诉求,居委干部通过系统派单流程进行处理,切实让居委干部和群众“少跑腿”。
居社携手互动,提升民生服务温度
从“纸上知”到“掌上知”,我区通过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社区信息一触即达,社区居民轻松链接。“之前社区发布通知公告和睦邻活动时,梳理居民信息、打印通知、门洞张贴这几步就需要耗费大半天时间,还会有居民反映没有看到,不知道在哪里报名参加。现在好了,居委干部在手机端就能完成所有的居民告知工作,我们更省心了,居民也更方便了!”四平路街道工作人员感慨道。
鞍山四村第二居委会干部每天利用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等通知公告。鞍山三村居委会创新思路,借助平台推广传统节日美食节活动、文明养宠活动等,居委干部通过平台发布活动照片及调查问卷,拉近了群众距离,形成了居民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增强了民生关怀,更传递了杨浦温度。
打造特色应用,助力基层减负增效
减负减得怎么样,基层最有话语权。殷行街道党工委打造“基层数治助手”,并作为全市首个街镇级特色应用接入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新版社区云”系统,夯实人房底座、绘制数治地图、开发智能外呼、一键台账等智慧场景,实现从入口一键跳转,以数字化助力基层减负,让技术和数据能力普惠到基层、赋能到末梢、应用到日常。
近期,为应对上海新一轮寒潮,殷行街道市光一村第二居委会和市光二村第一居委会运用“基层数治助手”中的数据标签“一键外呼”拨打语音电话、发送短信提示,向辖区近3000户居民推送防寒潮智能提醒,筑起社区温暖防线。目前杨浦区已有40000余名残疾人士、6000余名城市低保户纳入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标签管理,在提高社区工作者对纯老、孤老、残疾人、慢性病等特殊人员关怀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新版社区云”系统应用,以社情民意、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发特色功能模块、积极创新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示范牵引作用,进一步打造基层爱用、实战管用的社区工作平台,让数字化治理成效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