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引擎 发展新动能——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顺利召开 2022年07月22日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谋划产业发展新动能,7月21日上午,以“创新主引擎 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在G60科创大厦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作主旨演讲,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授牌。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总工程师张宏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市科委副主任陆敏、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张强,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等出席大会。
张为在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致辞
张为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上海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并为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新平台。下一步,上海将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按照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激活产业经济新动能,持续夯实创新基础,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高效转化创新成果,共同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大会举行了2021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授牌仪式。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批2021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获批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经过20余年发展,本市已经形成以93家国家级为引领、732家市级为骨干、1923家区级为支撑的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网络。80%科创板上市企业、80%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制造业百强企业、80%科学技术奖获奖企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
庄木弟为2021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授
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久工程,必须打造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相互交织和相互支撑。
吴金城与芮文彪签署《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加强部门联动、政企合作,推动经济信息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坚实的支撑。
吴金城与芮文彪签署《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张宏韬、毛丽娟与中国重燃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皑签署《上海市重型燃气轮机领域联合创新计划合作协议》,以燃气轮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集高校、企业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发挥企业集成创新功能和高校基础研究优势,构建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任务为牵引的产学研用协同新模式,在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合作中提升校企双方的创新能力。
张宏韬、毛丽娟与中国重燃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皑签署《上海市重型燃气轮机领域联合创新计划合作协议》
2021年,市经济信息化委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4家金融服务机构签约,为企业技术中心在“十四五”期间提供3200亿元专项金融支持,目前累计发放超过800亿元,惠及1000多家企业。本次大会为进一步做强产业创新金融服务功能,市经济信息化委又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4家银行在沪分行签署《创新型企业专项金融服务支持方案》,深化本市“一网通办”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新增4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制订更加多元的专项金融支持方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市经济信息化委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4家银行在沪分行签署《创新型企业专项金融服务支持方案》
大会还举行了创新联合体——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项目签约。中国工程院黄崇祺院士与上海市超导制造业创新中心,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与中船重工711所、阿波罗机械,中国航发商发与临港集团、昌强重工、宝武特冶等,组成3对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强化问题导向下的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于发展技术引领能力。
创新联合体——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项目签约
打造硬核,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
硬核科技是高科技中的前沿技术,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航向标。为培育壮大硬核科技企业,推动未来产业创新突破,打造产业创新风向标,在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下,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开展硬核科技企业创新指数研究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大会现场,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联合市科协、临港集团等单位发布《2022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榜单评价涉及1993家企业,涵盖本市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市公司、新兴产业百强企业、民营制造业百强企业及承担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等。硬核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3+6”产业体系,属于三大先导产业的企业为53家,属于六大重点产业企业数量为85家,通过主板、科创板等上市的企业数量占比为37%。
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联合市科协、临港集团等单位发布《2022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
大会发布《2021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分为综合篇、区级篇、企业案例篇三大部分,全面梳理和总结本市、区和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推出的重要举措、取得的突出成效、形成的经验做法。面向未来,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支撑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企业创新活力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开放协同为推进路径,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强化长三角产业协同,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大中小、内外资企业融通创新、跨界协同,促进创新要素有效集聚、高效配置,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供创新引擎和基础支撑,构筑新阶段上海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
大会发布《2021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
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市经济信息化委自2012年起牵头推进本市“质量标杆”遴选和全国“质量标杆”推荐工作。累计94家(次)获“上海市质量标杆”荣誉称号,35家(次)获“全国质量标杆”荣誉称号,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2021年,“质量标杆”影响力不断扩大,申报和入选数量再创新高,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等新兴领域,有效带动新兴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大会现场发布了《2021上海市质量标杆成果案例集》,在各重点区域、领域以及各类企业中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提升促品牌建设,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大会发布《2021上海市质量标杆成果案例集》
补齐短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刘鹤副总理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强调要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突出短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重视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创新,确保网络技术体系可控性;探索更科学的城市规划布局和智慧城市技术路径,结合疫情防控研究极端情况下的城市运营调度等。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挥“政府有为、专班推进+市场主导、揭榜挂帅”机制,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本次大会邀请院士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为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以“深入学习刘鹤副总理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实现路径”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部署,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钟院士全面分析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概况,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条,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部分重点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但整体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他深入剖析了影响供应链畅通的主要因素,指出全球格局变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变革,强调要认识到产业生态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产业基础是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支撑。同时,详细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为案例,总结了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经验。最后,他建议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是夯实产业基础,攻克核心技术,打通产业壁垒。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构建好政府与市场的有效衔接机制,短期与长期相兼顾的平衡机制,重点突破与面上提升相结合的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以“光电前沿技术及未来产业化应用”为主题作主旨报告。结合生动案例,详细介绍了光学技术在制造、环境、安全、医学、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他表示,超精密光学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推进高性能光谱仪器及高精度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与工程化开发,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在环境领域,光学技术能用于水质COD在线监测、空气激光及应用、微量生物检测等方面,实现高通量全自动检测。在安全领域,光学技术能用于国土安全、生物安全、医药食品安全等方面,比如新冠病毒及烈性病原致病病毒全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从样本输入到检测结果输出的自动化核酸检测,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在医学领域,光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导航胶囊内镜机器人、裸眼3D临床显示、耳蜗手术导航机器人和太赫兹医学检测等方面。在通信领域,太赫兹通信、太赫兹雷达、太赫兹天文测量等技术,具有带宽宽、抗电磁干扰强、功耗低和传输容量大等优点,适合卫星间高速通信。
大会现场
大会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临港集团联合主办,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临港控股、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承办,市经济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市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协办。各区政府、重点企业等近50人受邀参会,全市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线同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