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创客一路行】新秀故事会|忠于本心的“数据侠”以图像对话世界 2022年02月15日     来源:

创业路上的每一步前行都承载了他们太多的辛酸历程与宝贵经验,让我们共同走进创业者们的世界,倾听他们一路走来的心声。

本期<创业新秀故事会>的主人公

上海城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刘浏

1.jpg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本科,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

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院上海分院专业研究员,纽约MTA地铁局数据分析员

拥有多年城市数据分析处理经验

不将就的“学霸”生涯

2006年考入同济大学,执着于心中目标专业的刘浏,面对毕业时间可能会延长的特殊情况,不顾家人的反对,凭着一股不将就、不服输的劲儿,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绩点甚至打破学校以往最高记录,就在他以为自己会按照当时的既定轨迹保研本校时,老师偶然提到的一句话让他决定再一次改变自己的人生轨道——走出去看一看。

而这时的刘浏已临近毕业,留给他的时间寥寥无几。不过凭借着惊人的行动力和强大的学习天赋,一切准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收到数个国外名校回信的他最终选择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城市规划专业。

2.jpg

来到国外后的刘浏惊讶于整体环境的开放和包容。“刚开始在MIT学习的时候我很不适应,国内研究生的课题方向多数是导师指定好的,但是在MIT,自己的课题方向需要自己去探索。”对于刘浏而言,适应新学习环境的过程很痛苦。但他也坦言,这样的氛围也有独特的优点:“在这里不用担心和别人的研究方向不一样,没有人会因为与众不同而焦虑。”适应了新环境后的刘浏在学术科研上更加如鱼得水,他曾在校园里偶然认识了一位学长,寥寥数语两人就觉得在学术方面很是相投,于是转身就去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一起搭建人工智能理论工作站,理工男的相识就是这样突如其来却又简单易懂。

重拾本心 化身“数据侠”

2014年,刘浏顺利毕业回到国内,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专业研究员,并参与或领导了一系列项目。因负责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大数据专项,于2015年担任腾讯外聘专家,负责研究全国人口的空间流动问题。

与此同时,刘浏依旧沉浸在钟爱的城市数据分析领域,经常会在论坛发布学术观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得到了一份关于步行安全线路替代方案的邀约,在最终一轮的技术测试中,对方发来一张昏暗的街区照片,刘浏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深度分析,从街区路边的餐桌、灯光中进行判别,最终得出了92分的环境高分,也是这一次不经意间的交流让刘浏获得了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同年,刘浏还在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中荣获种子奖。

3.jpg

大概骨子里总有股不将就的劲,2017年,刘浏决定着手自己创业。基于在AI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他成立了城室科技,通过对城市街景、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等影像数据的挖掘分析,助力解决城市规划治理和空间大数据应用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他内心真正热爱且追寻的工作方向。2018年团队发展到4个人,项目年收入过百万,这极大地鼓舞了第一次创业的刘浏。2019年,城室科技开始扩大团队规模,但因先前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又恰逢年末疫情,企业资源内耗导致经营开始捉襟见肘。

对此刘浏开始调整转型,着重打磨产品技术,短期内不再扩张团队规模。另一方面,他也重点锻炼自己的路演能力,以第七届上海市创业新秀评选杨浦区选拔赛为契机,通过在各类创新大赛中的亮眼表现来提升城室科技的关注度。目前,城室科技已有8项专利,22项软件注册权,并获评“高新技术企业”。

4.jpg

当谈到对创业这件事有何感想时,刘浏说:“创业是一件必须遵循本心的事,自己决定的方向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偶然迷茫的时候也要尝试放缓脚步,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的方向。”

刘浏告诉我们,“城室”和“citory”这两个词大约是在2014年底提出的。当时设想简单: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一家“城市实验室”——city+laboratory所组合而成的“citory”,所以简称“城室”,而城市实验室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具体到落地层面,需要商业逻辑的支撑,本质上通过一切自身创造出来的价值均要找到合理的兑现渠道。

未来,城室科技将继续以实际场景为基础,通过场所定位+人工智能的方式,以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手段为基础,建立城市的要素库,以此鼓励人们与空间进行新式交互,构建与居住城市的深度链接,从侧面反映城市文化底蕴、综合活力与人文特色的同时,助力智慧城市的空间规划,实现对人民城市的“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