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最暖城区”,应“新”而生 2024年05月08日

  人才秀带,“新意”扑面,暖意融融——在GYB培训班上,他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创业想法,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梦想蓄势待发;不出校门,他就坐上了“就业直通车”,在企业间“畅行”。创新秀带,“科创味”满溢——医院连廊披上“光伏外衣”,得益于杨浦企业的“绿色生产力”;首席服务员制度逐步覆盖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2024年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发布,杨浦8家企业榜上有名……

  20年,杨浦咬定创新不放松,亲身实践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走出了一条蝶变之路。如果说创新是环环相扣的“接力赛”,那么营商环境就是量身定制的“补给站”,人才就是不断扩容的“蓄水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最暖城区”,应“新”而生。

人才秀带,“新意”扑面,暖意融融

  一支双创“生力军”,正在积势蓄能

  复旦大学学生胡志羽一直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近日,他参加了“马兰花计划”杨浦区复旦大学创业意识激发期(GYB)培训班,“在培训中,我了解了如何有效规划和管理一个创业项目,包括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团队建设和财务管理等,”胡志羽说,“我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创业想法,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实现梦想迈出关键的一步。”

  “马兰花计划”,是上海市人社部门按照政府激励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原则,针对不同创业阶段开展的创业培训,旨在通过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稳定企业经营,为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产生你的企业想法),顾名思义,GYB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学员的意识与想法。

  融入社会保险费补贴、房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首创一次性补贴等人社政策,让学员们在亲身经历与协同合作中,学习企业在一个完成的生命周期应当如何运转,存在哪些机会与风险……沙盘游戏,是复旦大学研二学生张子哲最大的“记忆点”。“我和小伙伴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讨论创业所需的要素,同时在这个环节发现了潜在的投资人。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将理论化为实践。”张子哲说。

  据悉,本期培训班共有40余位来自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学员参与,学员专业背景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等近30个学科。其中,60%的学员有创业经验和正在创业实践中,90%的创业项目涉及新兴领域,比如数智创媒、AI互联大模型等。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蓄水池”。杨浦正在奋力打造“人才秀带”,《杨浦区关于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激励的实施办法(试行)》《杨浦区产业人才专项实施办法(试行)》《杨浦区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实施办法(试行)》三个专项人才政策已经发布;日前,上海市人才安居工程现场推进会也在杨浦召开。会议指出,将推动更多人才服务资源下沉,合力构建“家门口”的人才服务圈。

  胡志羽告诉记者,杨浦人社部门公益性的“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创业资源”,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树立创办企业的信心。

  据介绍,下一步,杨浦区人社局将继续深化落实“马兰花计划”,千方百计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内生动力,让更多创新种子破土而出,全力保障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给更多有创业想法的人和创业者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更多的合作。”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田雪源说。

  持续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着力提升引才的精准性、提高育才的实效性、强化用才的科学性、增强留才的系统性……杨浦的“人才秀带”,正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能。

  “校园就业直通车”,在企业间“畅行”

  丁希松,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专业大三学生。提前准备简历,了解心仪企业,为参加“职”引未来·乐业杨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春季招聘会,他做足了功课。

  招聘会举办当天,一圈转下来,丁希松选中了好几家企业投出简历。他坦言,自己投递简历的标准并非实习期的工资待遇,“主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希望能在专业发展上积累经验。”

  现场,161家用工单位共推出250余个就业岗位,涉及数字印刷、包装工程、出版商务、物联网应用等多个与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的行业。

  这一边,城市概念园区大服务中心负责人沈雅芳带着园区7家企业“组团”参加招聘会,“这次来的大多是我们园区内的科技企业,就业前景较为广阔,用工缺口也较大。把招聘会开进校园,既让学生们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聊薪资、聊待遇,也让企业在毕业季尽快觅得英才。”沈雅芳说。

  另一头,上海点睛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负责人正忙着筛选简历,“总体来说,这次我们满载而归,达成了不少就业意向。”

  “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专区内,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和杨浦区乐业导师现场“坐诊”,为学生提供择业指导、职业规划、简历设计、应聘技巧、创业扶持等一站式服务。

  除了求职,在征兵宣传摊位前了解入伍政策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魏向瞩有意“投笔从戎”,“因为出身于军人世家,我一直向往军营生活。参军入伍,是一个磨砺自己的好机会。”

  记者了解到,本次春季校园招聘会,杨浦区总工会以毕业生“专业对口”为出发点,多次对接学校,深入了解毕业生专业分布及各专业人数,整合市、区丰富的就业资源,邀请有岗位需求的企业参加校园招聘,既提高人岗匹配度,让企业招到需要的人才,又让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2023年,杨浦已经实现辖区8所高校“乐业空间”全覆盖。杨浦正在积极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目前社区就业服务站覆盖300多个居委会,“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双圈叠加,让更多人感受到“15分钟的温度”。

创新秀带,“科创味”满溢

  医院连廊披上“光伏外衣”

  医疗机构具有能源消费种类多、能耗大、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迫切。

  如今,在杨浦区中心医院总院5楼连廊处,可以看到整齐排列的光伏板“矩阵”,“我们医院总院全年用电量大约960万度,光伏发电预计平均每年可达到2万多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医院的用电成本,也减轻了电网供电压力,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医院基建科负责人刘野介绍,这是医院最新投入使用的光伏项目,于今年3月实现并网发电,总投资约58万元,总装机容量约44千瓦;据估算,项目生命周期内可产生绿色电力逾50万度。

  推动绿色电力落地医院的是杨浦企业的“绿色生产力”。

  近年来,以城市照明为传统核心业务的上海罗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绿电点亮城市”模式,在耗能与节能看似矛盾的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用“绿色能源+绿色照明”一体化运营解决方案,结合风、光、储为市政、医院、学校等应用场景制定能源解决方案。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作为“用电大户”,杨浦区中心医院主要能源消耗包括水、电、天然气、汽油和柴油,涵盖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医用蒸汽、动力、食堂炊事、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

  降低能耗的探索,医院一直在进行。2021年,医院开始试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第三方对医院进行综合节能改造,应用了高效风冷热泵采暖系统、LED高效照明系统、物联监测平台等,实现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200吨,年节约费用273万元,综合节能率超26%。

  这次5楼连廊“穿”上的“光伏外衣”可谓“锦上添花”,它充分利用连接医院新、老大楼间的人行通道,采用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及BIPV防水支架设计,为医患提供通行便利的同时,也为医院“供”上了绿色能源。

  在医院新大楼楼顶,一个投资约147万元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也已投入运作,代替原有的锅炉,成为生活热水的“供应商”。

  下一步,杨浦区中心医院将结合现有场地资源,陆续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既节约能耗,又能遮阳挡雨,还能提升全员节能降碳的意识,这样一举多得的事,将在这里一一实现。

  “独角兽”,在双创热土尽情驰骋

  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大于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未上市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近年来,它们日渐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在引领新赛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2024年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发布,杨浦有8家企业上榜。其中,独角兽企业6家(千寻位置、鑫谊麟禾、纬景储能、橙狮体育、商米科技、夺畅网络),独角兽潜力企业2家(湃道智能、森兰信息)。

  2022年,杨浦首创推出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去年,杨浦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发布后,首席服务员制度也正式进入2.0版本,逐步覆盖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从线下拓展至线上,实现了服务的“泛在可及”,全面提升办事体验和获得感。

  独角兽企业,拥有独创性核心技术、创新性产品或服务、颠覆性商业模式,且成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较大,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市场主体。

  此次全市共156家企业入选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估值超1.2万亿元。上海近两年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领先。新晋独角兽企业科技属性愈发凸显,大多分布于创新药、集成电路、创新医疗器械、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