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不一YOUNG|打卡第4站·绿之丘:生态再生的绿意地标

2025-03-07

图片 1.png

  绿之丘,原为上海海烟机修厂仓库,位于杨浦滨江南段。这栋独特的仓储建筑连接着滨水区域与城市腹地,见证了20世纪末至今的杨浦滨江发展。烟草仓库曾一度被列入拆除名单,但通过政策创新和灵活的保护利用设计,抢救和延续了这一工业遗存的生命,并使其焕发新的光彩。

  往昔岁月:工业时代的坚实印记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原貌

  烟草仓库的前身可追溯到怡和洋行1920年设立的怡和冷气堆栈。该堆栈主营蛋粉和冰蛋的加工与出口,兼营其他冷藏和食品加工。1949年后,外商蛋厂大都濒临倒闭的困境,堆栈先由中国蛋品公司上海分公司接管,随后转让作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制罐车间。1992年,上海卷烟厂因为调整布局和发展生产的需要,以签订协议有偿受让的方式购入益民食品一厂制罐车间。1994年,上海卷烟厂机修车间从上海卷烟厂分离出来,成立上海海烟机修厂,并于次年建成烟草仓库。2016,烟草仓库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顺利完工。

  华丽转身:生态与设计的交融之美

  绿之丘的改造,将原本封闭的仓库转变为向市民群众开放的优质生态景观空间,并削弱了原有大体量建筑对城市和滨江空间形成的逼仄感,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着历史的厚度与时代的高度。

图片 4.png

  绿之丘的垂直使用土地使用权:机动车道穿越建筑底层

  项目先后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金奖”“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荣誉提名奖”和“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等国内外重要的建筑和城市大奖。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为了给城市增添绿意和为发展注入生机,结合杨浦滨江生态修复工程,绿之丘在场地景观规划和植物选择上体现出对绿色生态议题的深切关注。层叠的平台被各类植物覆盖,与滨江绿地融合,选取与工业建筑形态和风格呼应的芒草、狼尾草等水生或近水植物为景观主体,巧妙利用落叶乔木丰富立面景观层次,展现对季候景观变化的回应,既充分彰显工业建筑的历史风貌,又极大提升了环境品质。

图片 9.png

  功能重塑:多元汇聚的活力舞台

  绿之丘不仅在建筑形式上焕发新生,更在功能与内涵上实现蜕变,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功能在此交融,展现全新面貌。

  1、妇儿之家

  杨浦滨江妇儿之家自2021年在绿之丘开幕以来,以“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为核心,提供安全、自由的活动空间,成为杨浦滨江生活秀带儿童友好公共示范区的标杆。

图片 10.png

图片 11.png

图片 12.png

图片 13.png

  2、阳光综合服务中心

  绿之丘北面的杨浦滨江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是滨江残疾人友好建设的重要节点。

图片 14.png

图片 15.png

  3、滨江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杨浦区滨江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于2021年在绿之丘揭牌成立,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实践。

图片 16.png

  2024年,杨浦区与中国美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在绿之丘落地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总部。

  同时,绿之丘以其独特的工业历史印记、良好的滨江景观视野成功吸引了众多文化艺术活动。近年来,举办了面向家庭的“秋天的童话”等亲子活动,面向周边社区的“睦邻文化节”“滨江市集”等文化活动,面向特定艺术群体的“中华之声海派音乐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及颁奖展演”“艺起前行”和“艺术天空”等演出活动。

图片 17.png

图片 18.png

  结语:工业遗产再生的生动典范

图片 19.png

图片 20.png

  作为一座充满智慧与人文温度的建筑,绿之丘不仅是工业遗产的再生,更是城市记忆的复兴与文化创新的交汇点。在这座建筑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未来的脉动。绿之丘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图片 21.png

图片 22.png

  在杨浦滨江,绿之丘不仅讲述着工业遗产复兴的故事,它更促使我们思考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关系。通过工业遗产的活化与再利用,绿之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绿之丘展现了城市如何在历史的根基上升华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我们共同迈向未来的文化支点。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