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片区模式开新局,创响筑梦共赢曲 2021年11月23日

2021年,杨浦区推出了全新的片区化创业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区域化服务团队,把原条块结合工作模式调整为扁平化推进,以6大片区统筹各街道、市区级孵化基地、高校指导站创业服务工作,以及来自创业指导专家的智库支持,进一步打通产学研落地渠道,拉进服务对接距离,提升政策响应速率,盘活赋能要素流通。

2021年新年伊始,随着片区化工作的开展,我和创业部的工作伙伴们又多了一重新的身份:“片长”——由原来单一的、条线化的、按部就班的政策受理工作,转变为了需要全面发展、突破创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片区负责人。

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固定路径可以依赖。新的工作模式的变化令我措手不及,心中有着隐隐的困惑与担忧:片区化管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片区工作?片区工作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的推进?我能够胜任片区负责人吗?尽管有着种种的不确定,但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名创服工作者,就是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更要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EOZKJF7`Q5G)2(EBU4FDE80.png

首先,以历年来各街道的政策受理量为切入点,我初步排摸了片区内的长海路街道和延吉新村街道的政策落地情况。其次,通过与街道创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对街道内部分企业的上门走访,了解街道的大致情况与面临的问题。长海街道辖区内创业资源不算丰富,但是依托街道本身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及一些商务楼宇,近年来的政策受理量尚可,能够维持在较为平稳的区间内。而问题比较严峻的则是延吉街道,近两年来各项创业政策受理量均为零。从客观上来看,延吉街道住宅小区密布,人口密度大且老龄化程度高,辖区内创业园区匮乏、创业资源稀缺、创业氛围不足是延吉街道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帮助延吉街道突破当下困局成为了我负责片区工作以来的首要任务。

对于延吉街道这样的住宅型社区而言,片区化管理模式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原本单一的从街道层面挖掘创业资源确实非常困难也难以实现,但随着片区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打通了片区内部社区、园区、校区三区之间的通道,有效的利用了片区内高校、园区资源,积极开拓新的创业服务工作思路,主动跨前思考新的创业服务内涵,挖掘出一些具有实效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真正将“三区联动”做实做好。通过商讨交流、走访学习、企业座谈等方式,针对延吉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摸索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3Z)0RJ}}5Q5BZ][2{99@0B4.png

一是资源外拓,积极对接区内孵化载体资源。充分利用延吉创业家园载体优势,融通区内现有的创业资源。延吉创业家园作为社区型创业载体,积极地与国家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目前已与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平众创空间签订了共建合作孵化协议,形成错位孵化、协同共创的局面。

二是硬件升级,提高人社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街道为充分满足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在创业与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通过升级创业家园的硬件与内部装饰,将就业、创业、科委等条线的主流创孵政策上墙,使得园区创业者、入孵团队更直接的了解最新的政策导向,结合自身的运营发展实际,获取及时准确的帮扶信息,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切实提高了政策受益范围。

三是服务上门,依托片区化模式精准对接企业。依托片区服务优势,通过实地走访,摸清企业需求,准确把握企业、项目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情况。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点,将政策宣讲、专家指导、创业新苗结对、补贴材料受理等服务打包送上门。不仅免去了企业多次跑动的麻烦,更精准的解决企业痛点问题,破除了以往企业获取政策的局限性,将人社、科委等主流政策充分整合,量体裁衣,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孵化服务的水平。

OK}DD3}D0B$3KS1I(P{YTOB.png

通过以上这些有针对性的“组合拳”,延吉街道各项创业帮扶政策受理量均已实现了零的突破,逐渐步上正轨,街道创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信在未来一定能够更好地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片区化管理模式是对既有的创服模式一次挑战,我们必须多想新方法、多找新思路、创造新模式,才能打开新局面。为进一步思考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好地优化服务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准,我们第二片区还召开了片区内4家街道、10余家园区共同参与的工作交流会,探讨、学习、分享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与其他片区联动,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寻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片区化服务的优势,辅以创业帮扶政策、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特色双师指导工作室等强势支撑,持续为创业者与企业输送优质服务,政策申请零跑动,创业服务零距离。为创业难度做减法,为资源整合做加法;为政策盲点做除法,为服务效果做乘法。

片区负责人—周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