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环同济这家设计企业为何“瞄准”外太空? 2020年06月09日
近日,国康致远讲坛在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电设计院”)举行,邀请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投资与产业发展部总监韩增尧作主题为“空间技术发展与航天精神”的专题辅导。
这家位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设计企业,为何将目光“瞄准”外太空呢?还得从最近国内外的几件大事说起。
今年4月,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当前,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已纷纷展开部署。
通俗来说,卫星互联网就是依托卫星把网络搬上太空,再将电波撒向全球,可以覆盖地球各个角落,除了城市以外,还包括海洋、沙漠、高山、极地等各种区域。而其中最有名的项目,就是“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星链”计划(Starlink)。
就在几天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星链”计划第8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之后,SpaceX现在运行在太空中的“星链”卫星总数达到482颗。
▲猎鹰9号承载星链卫星发射
▲ 星链计划运行图示
而在我国,也有类似的项目。此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出将分别打造“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两者都是中国版的“星链”计划。本次讲坛的主讲人韩增尧博士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的就是卫星、飞船和深空探测器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孵化工作。
据悉,“国康致远”讲坛作为邮电设计院的党委书记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已举办4期。无论是企业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还是当今科技前沿的热点,都会拿到这个讲坛上进行讨论。
在讲座中,韩增尧博士围绕卫星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为大家分享了当前空间技术发展与信息通信领域的最新趋势。他指出,卫星互联网是解决地球“无互联网”人口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相较于传统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具有抗毁性强、覆盖范围广、部署快速灵活、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和广域无缝隙覆盖的优势,比较适合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用户分散的情况。
“近期,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范畴。这预示着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将和5G一样,成为中国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卫星互联网是继有限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在听完韩增尧博士的解读后,公司无线综合勘察设计院院长助理周承诚颇受启发。
他表示,身为通信设计人,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在卫星互联网发展领域有所作为。“比如在卫星信号落地侧,我们可以凭借以往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工程设计经验,重点研究小型卫星的信号接收特点;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网络交互方面,我们能发挥自己专业和经验,完善地面侧于其他通信网络的互通和交换;在卫星互联网的运营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和布局,做好业务咨询和网络优化。”
邮电设计院作为上海通信行业中唯一一家专业从事信息技术领域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的甲级设计院,具有通信和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总承包甲级资质。公司近年来参与了上海迪士尼、历届进博会、架空线入地等市政重点项目的信息规划、设计,参与了“十三五”信息化相关内容的起草编制,今年公司还将在5G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智联社区等领域有一系列大动作,以数字化带动产业升级。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工作,又要仰望星空对行业作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冯武锋表示,国康致远讲坛项目开展以来,员工的格局变大了,创新的动力增强了。“作为一家通信设计公司,我们希望未来能从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信息通信创新等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而国康致远讲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的,通过这样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对未来发展方向、企业战略形成共识,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党、团员骨干在重点工作任务、重大项目中攻坚克难作表率的作用。”
▲2月初,邮电设计院收到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房扩建的通信保障需求,公司仅用2天时间完成了项目的设计方案编制、设计图纸绘制及相关配合工作。
据了解,下一步企业还将基于讲坛,创办企业大学,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打造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