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案例”映照为民办实事实效 2021-12-22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四平路街道党员干部在学深悟透中筑牢思想之根,在善作善成上磨砺意志和本领,把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下功夫解民忧、办实事,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案例一

  下足“绣花功”破解“老大难”

  一则“装修敲毁承重墙”的案例,体现了基层工作琐碎繁杂以及“民生无小事”的真谛。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群众信访反映同济新村某业主装修敲毁承重墙,造成楼下业主房屋开裂,第一时间派人赴现场调查核实,但由于业主情绪激动,拒不配合,使调查陷入僵局,迟迟不见整改,导致信访人以为执法队“不作为”。

~_5GGRY$%)W2J`}6)M](J1U.png

  在吃了多次“闭门羹”后,执法队通过走访居委会和业主了解案件背后的故事。为让业主卸下心防,执法队委托同为下乡知青的志愿者与该业主先行沟通,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经多次上门沟通协调,该业主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将配合检查和整改。

H~1P0P5)9)%BAEGIH1{~]XO.png

  然而,高额的修复费用又让其力不从心。面对实际困难,执法队帮其寻找到一家修复费用最低的机构,还提出可众筹借款,在一年内归还即可。业主甚是感动,几番思虑后决定不借款,拿出仅有的积蓄,在规定时间内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了墙体修复,并向中队提交了相关修复报告,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综合行政执法队以法为骨,下绣花功夫,以情为肌,兼顾法理与情理,从信访本身的矛盾出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一步步打开这个结,真正做到了依法办案显公正,以情释法暖人心,为案件处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案例二

  按照“1:1配比”撬动居民自治

  九州公寓微更新案例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典范。曾经,九州公寓不少楼层的走廊和大厅都长期被堆物占据,公共环境差,通道逼仄,居民怨声载道却苦无对策。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楼组党员在党总支的引领下,发动楼组骨干力量进行群众自治,跨出“美丽九州楼宇居民‘同心缘’培育计划”的第一步。

[K~H86SR{5F]8RK$)JHROO9.png

  公寓13楼通过居民自治克服了诸多困难,整治了楼道堆物后,居民自筹12000元,街道按照1:1配比支持,妥善解决了供水供电、施工进度、后期软装效果等问题,让楼道空间瞬间变成宽敞、明亮、干净、美丽,与过往大相径庭。这一样板效果犹如多米诺骨牌,吸引了诸多楼层跟风,推进了九州公寓全面微更新微改造,深受居民欢迎。

TNLA8SMM`O@MA4CQ3D3LUNB.png

  街道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勤勤恳恳为居民解难题,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用鼓励自治的法宝温暖民心。

  案例三

  不怕“麻烦事”主动服务除隐患

  今年5月,街道城运中心在防台防汛安全专项检查中,发现抚顺路有一招牌掉落,幸好当时无人经过,没有造成伤亡。之后,队员在街面巡查时都格外仔细,有一次巡查至本溪路时,发现“皮革护理”招牌侧板脱开、整体钢架结构锈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便第一时间向商家发放了店招店牌安全隐患告知书,督促其立即整改。

  “好的好的!知道了,会改的。”商家满口答应,但始终不见行动。城运中心并非执法部门,但为了群众安危,队员不怕“麻烦”,一次次上门沟通。关键时刻,事情出现转机,区景观所对各街道店招店牌安全开展抽查检测,出具了该商家招牌存在安全隐患的报告。面对一次次耐心的沟通和权威检测报告,商家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两天内拆除招牌,解除了安全隐患。

LLD$0`LYHX)$1J_VZHSPTH2.png

  初心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方向。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化被动为主动,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为民解忧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