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薪火 2021-06-0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区关工委、区少工委联合组织老杨树宣讲汇宣讲导师给杨浦少先队员们开展“红领巾党史巡讲云队课”。老杨树们用少年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党史、上好队课,生动展现了临青学校旧址、杨树浦发电厂等杨浦红色地标的丰富内涵,培养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
从临青学校奔向抗日洪流
临青学校,坐落在杨浦区临青坊22号的一幢民房(今临青路116弄10号)里,是一所创办于革命年代的“特殊”的学校。当年,临青学校师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学校曾是沪东区国难教育社的活动中心。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一些原上海临青学校歌咏队的中小学生,主动团结收容所里的难童,唱救亡歌曲,自习文化,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同年9月3日,“孩子剧团”在恩派亚大戏院成立,并成功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仁丹胡子》和《捉汉奸》等多部街头剧。
从1937年到1942年,“孩子剧团”先后走过上海、江苏、河南等8个省区市,行程两万多里。一路上,他们以戏剧歌咏为武器,演出了40多个抗战剧目,数十首抗战歌曲,鼓舞了广大少年儿童及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热情,受到了革命部队和群众的热烈欢迎。茅盾先生更赞誉他们是“抗战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请听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理事长、杨浦区委统战部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控江路街道凤联居民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老杨树宣讲汇”宣讲导师、区共产主义学校特聘导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李自力给少先队员们讲“孩子剧团的故事”。
走近英雄人物 学习革命精神
建设小学作为一所有历史积淀的老学校,地处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畔,东临复兴岛,西近杨浦大桥,南依杨树浦工业区,北靠传统的平凉路生活区,是一所见证时代发展的学校。一幅名为《浦江之畔有少年》地图出现在建设小学的校园,将杨浦滨江区域内60个红色资源串联在了一起,成为建设小学学子学习“党史”的活教材。杨树浦发电厂就是这些红色点位中的典型代表,为了保卫这所历经百年的工业大厂,以王孝和为代表的许许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请听革命烈士王孝和之女、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退休干部、“老杨树宣讲汇”宣讲导师王佩民给小学生们带来“英雄父亲的故事”。
给杨浦少先队员们的寄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推翻三座大山,到成立新中国,建成现在我们强大的祖国,这一路走来非常艰难,牺牲了很多烈士,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希望小朋友们不忘先烈们的初心,把这些红色基因、红色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我讲给你们听,以后你们要讲给你们的孩子们听,这样我们的红色基因、红色江山才能够永远保持下去。——王佩民
少先队员感言
王老师说我们有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是幸福的,她从未见过父亲,只能在书信、照片和故事中找寻父亲的影子,当她向我们介绍父亲时,眼角有泪花,她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她告诉我们上海的解放有很多革命烈士付出了生命,甚至有些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作为烈士的女儿她十分自豪,她正将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她让我们记住这些故事,珍惜现在的生活,将先辈们为我们打下的江山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 郑佑南
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采访前的交流拉近了她与我们的距离,她笑着问我们此行的目的,当我们提到要学习王孝和烈士的伟大精神,要将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时她欣慰地笑了。采访中我了解到她一直在寻找父亲,父亲的47封家书她视若珍宝,虽然她没有见过父亲,但她却与父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向我们诉说着父亲的故事。我们要传承这些红色基因,牢记英雄的故事,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 胡岚心
2021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两个大局”在此交织,“两个百年”在此交汇,“两个五年”在此交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老杨树们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宣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让红色江山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