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放日活动之儿童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坊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圆桌论坛

        单调的小区步道如何变得吸引人?画上充满童真的图案、写上新亮的标语,整个小区都变得可爱起来。小区那么多花花草草都叫什么名字?在水果辅导员的帮助下,孩子们为植物们挂上了亲手绘制的卡通名牌,小区又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植物科普园……这些都是“童治理”儿童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坊项目今年3月开展以来的成果。

        今天上午,政府开放日之儿童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坊成果展示交流会在上师大滨江实小举办,定海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荣,办事处副主任肖敏,人大工委副主任陈佳佳,平凉路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小燕等出席活动。活动中“少先队童治理实践点”揭牌,实践点包含居委会、睦邻中心、党群中心、社区图书馆、孚光里、市民园艺中心等场所,这些阵地将是孩子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实验田。        今年以来,杨浦区定海路街道携手“一米高度看城市”项目组和平三小学、上师大滨江实小,开展“童治理”儿童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坊项目,在3个月的时间内,先后举办了“我们眼中的家园”“与自然童行”“与设施童行”“与社区童行”系列活动。孩子在家门口感知道路、设施、绿化,并进行测量、记录、绘图,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城市历史,感知城市记忆,参与城市更新,并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链接更多的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定海合伙人。

        在活动中首次亮相的“童治理”logo,出自王天蕴、王梓同两位同学之手。logo由“滨江”和“童治理”字母缩写、萌萌的儿童形象和象征“人与人联结成社区”的抽象元素组成,设计构思充满了儿童对社区发展和滨江“生活秀带”建设的美好憧憬。

       现场举行了“童行共议”结对仪式并发布涉及社区自然环境、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等三个议事方向,今后区人大代表将聚焦相关议题,当好桥梁纽带,链接“校、家、社”多方力量,指导孩子们熟悉议事规则、提高议事能力,更有序、更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

       本次活动还以“童治理”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为主题,邀请社会各界举行圆桌论坛,透过多维视角,探讨如何引导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双向赋能、多方共赢。

       论坛上,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欣结合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提出充分拓展人大、政协、社代会、家校社联席会议中的儿童参与路径,完善儿童建言征集、反馈、宣传的闭环流程等。区人大代表王红贞呼吁关注儿童需求,筛选与儿童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项目、“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形成议题清单,并以建立儿童议事公约或议事规则为起点,探索儿童与社区各方的对话机制。上海杨浦区鸿源社区公益发展中心主任马一川希望能借鉴外区成功经验,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打造适儿化的社区软硬件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机会。凉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燕谈到所在社区依托“向阳院”“孚光里”等儿童微治理载体,在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社区成员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案例。平三小学中队辅导员王盈希望发挥“童治理”校社联建阵地的作用,有效加强校社对接,实现同向发力。平三小学校级家委会成员朱凤飞表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做好榜样,帮助孩子平衡学业与社区实践之间的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定海路街道一直在探索新方式、新路径,聚焦全龄共享社区治理。下一步街道将从儿童成长规律出发,深入探索从观察到议事、从表达到落实的儿童长效参与机制和平台,持续完善《首届童治理议事规则》,让儿童更好共享社区建设的话语权,同时组织“小小主理人”“小小记者团”“小小策展人”“小小公益人”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社区的“造血”功能,推动更多儿童议事成果“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从纸上走进现实”。街道还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凝聚更多“社区合伙人”参与“新睦邻新家园”创新发展,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