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区绿化市容局制订的《杨浦区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03-28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绿化市容局制订的《杨浦区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杨府办发〔2019〕1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
《杨浦区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2019年3月19日区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9年3月21日
杨浦区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力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人参与的社会新时尚,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9〕3号),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普遍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遵循“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社会普遍参与”的理念,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分类实效,全力以赴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2019年,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明确三大工作目标:
一是提升源头分类实效,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全覆盖,实现80%以上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各街道(镇)全面争创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全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
二是建立全程分类体系,加强源头减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分类投放、分类驳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建立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全区累计建成“两网融合”回收点435个以上,建设中转站12处,力争建设1处再生资源集散场;全区生活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1102吨以内,日均湿垃圾分类量高于298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174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35%。
三是推进《条例》贯彻实施,基本形成社会氛围。举办《条例》普法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培训,全面开展社会宣传发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基本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
1、规范源头分类,开展示范达标创建。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创建活动,落实属地责任,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人。按照“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统计台账、有分类实效”的“五有标准”,进一步推进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投放容器、标识的规范化以及短途驳运机具的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分类垃圾箱房、分类投放点的改造,因地制宜地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发挥好绿色账户正向激励机制,突出强化分类指导员、分拣员的作用;用好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提高在职党员在社区垃圾分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促进源头分类实效的各项举措,切实提升干、湿垃圾投放准确率和纯净度,达到达标标准。
2、推进体系建设,强化全程分类管理。进一步推动“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市场参与,鼓励“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方式,增强可回收物投放的便捷性;全面推进可回收物“点、站、场”建设,全区累计建成“两网融合”服务点435个,建设中转站12处,并推进再生资源集散场建设;优化分类运输体系建设,全面规范作业车辆分类标识,分类收运整洁规范,杜绝二次污染;进一步引进新型分类运输车辆,保障分类收运运能;结合市容环境门责管理,深入开展“我的门前我清洁,我的区域我负责,我的垃圾我分类”主题活动,推进沿街商铺分类上门收集工作;积极探索环卫智能化设施应用,强化对分类收集和收运的智能监管。
3、加快设施升级,提高中转处置能力。按照“投入多一点,技术标准高一点”的要求,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进一步优化中转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处置设施分拣的作用,切实提升湿垃圾减量率;同时,加快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的技术改造,提升餐厨垃圾分类处置效能。
(二)全面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
1、构建三级管理,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区级组织、街镇落实”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深化区、街镇、居委三级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形成联动合力,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实效。区分减联办每月召开会议,通报推进情况、讲评存在问题、协调相关工作;各街道(镇)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例会,督促、指导各责任主体落实好各自责任;居委每1-2周召开工作会议,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加强薄弱环节的督导。
2、深化党建引领,引导社区分类自治。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发挥居民区党组织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四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加强基层互动,强化与居民沟通,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治管理;对接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对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监督检查频率,定期分析发现问题,建立情况通报机制;鼓励街道(镇)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推进,进一步强化社区基层的管理能力。
3、落实日常执法,加大强制分类约束。一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建立日常执法检查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针对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未按《条例》要求落实投放管理责任的主体进行处罚。
二是加强属地和行业监管力度。推进实施管理责任人制度,充分发挥好街道(镇)的属地化监督作用,及时确定无物业管理小区的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重点督促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落实管理责任,保障社区和单位分类投放容器的规范配置、标识规范清晰,严格落实分类驳运,确保源头投放及收集环节的规范有序;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计入文明街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等创建工作的考核指标。
三是逐步落实倒逼机制。在“不分类不收运”的基础上,逐步落实收集运输单位对居住区、单位交付的生活垃圾品质管理责任,倒逼居住区、单位做好源头分类管理工作。
四是鼓励社会监督。公开举报渠道。通过信息公开、公示等方式,让市民更了解环卫作业流程,鼓励市民参与对分类清运的监督。由区绿化市容局向社会公开选聘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参与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监督工作。
(三)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1、开展普法教育,落实分级培训。由区分减联办牵头,组织宣讲队伍,落实对各相关单位、各街道(镇)的全区性专业培训,制作发放50万份分类宣传海报及资料。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采取分类分级培训方式,全面落实机关、学校、菜场、企业、居住区等单位的普法培训。
2、全面宣传发动,引导市民参与。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社会动员,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主题宣传日活动,积极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进营区等“七进”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运用媒体资源在全区范围普及《条例》知识,强化全民法治理念;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结合职工教育、妇女家庭工作、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培训教育;深入开展社区宣传,发扬“敲门精神”,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营造人人知晓、普遍参与的分类氛围。
3、倡导绿色理念,落实源头减量管理。倡导绿色办公与绿色消费,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旅馆、餐饮行业限制或减少一次性用品,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加大净菜上市在标准化菜场和生鲜超市、大型超市等场所的推进力度;排摸我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现状,逐步落实新建和已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的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套工作。
四、推进计划
(一)创建推进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各街道(镇)开展达标示范街镇的创建工作,4月确保辖区内60%以上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符合达标标准;5月确保 80%以上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符合的达标标准。
(二)巩固提升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0月)。不断巩固提升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源头分类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市分减联办的达标示范街镇验收,完成创建任务。6月,各街道(镇)至少完成50%的新增回收点位建设,并落实中转站的建设点位选址; 10月,完成所有新增“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位及中转站的建设工作。
(三)评估考核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区分减联办对各成员单位开展实效考核评估,各实施单位落实工作总结及台账资料归整。
五、保障机制
(一)信息通报机制
区分减联办每月汇总垃圾分类工作月报,及时将推进工作进展、社会第三方检查情况及成员单位动态信息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向各成员单位进行通报。各成员单位要确定联络员,及时上报垃圾分类工作信息及典型案例,再由区分减联办汇总后向市分减联办推荐报送。
(二)督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日常工作的监督巡查,通过区委督查、第三方检查及区分减联办考评等形式,对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各项分类推进工作进度及工作实效的督查;建立贯穿到底的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体系及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将生活垃圾管理纳入专项督查和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街道(镇)应制定对居民区党组织的考评方案,并对其分类实效进行排名;居民区党组织需对分类指导员、分拣员工作实效落实日常监管。
(三)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各项任务的资金需求,重点保障示范区创建、《条例》普法宣传培训、垃圾处置必要设施建设、环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投入。按照“谁实施、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由成员单位根据推进任务要求结合部门年初预算,统筹编制垃圾分类工作预算,并经区分减联办审核后,向区财政局提出预算申请,资金纳入实施单位部门预算。
(四)奖励评优机制
建立区级奖励评优机制,倡导分类新时尚。重点加强对垃圾分类典型案例和优秀模式培育和挖掘,鼓励基层智慧和创新,提升分类管理的效能,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一定物质和精神鼓励。
附件:1.2019年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任务清单
2.2019年各街镇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目标分解表
- 关于《杨浦区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