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办事处2025年工作计划 2025-02-20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街道办事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十一届区委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三篇大文章”和街道党工委明确的“发展激活动力源、社会治理谱新篇、城区环境焕新颜、民生服务更温暖、安全稳定铸底线、党建交出新答卷”六条工作主线,全力以赴扬优势、补短板、破瓶颈,奋力开创“五区联动”融合创新高地建设新局面。

一、巩固稳中向好态势,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兼顾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塑造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一)力促消费,找准变量

聚集优质资源,强化消费原动力。把握杨浦区打造世界二次元之都核心区、直播经济集聚区机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引导商圈企业围绕二次元经济、夜间消费等主题实施二次开发和业态升级,拓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促进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资源整合、要素聚合。

改善消费体验,挖掘消费增长点。支持五角场商圈改造焕新,修缮升级电梯、电子屏等设备,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探索缓解商圈停车难问题。加快打造“智慧商圈”,开发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小程序,推动管理内核、外在形象同步跃升,营造新颖、智慧、便捷的消费感受。

提升管服水平,优化消费软环境。完善商圈活动联席审批机制,进一步优化《五角场广场活动管理规范》《大学路外摆位管理规范》等制度性成果,努力使商圈大学路提质升级,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做优专项服务。

(二)优化服务,守稳存量

做好精准服务,当好金牌“店小二”深化楼委会品牌建设,提升助企服务质效。完善处级领导牵头包片的全员走访机制,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推行“检查码”应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将工作重心“沉下去”、把服务水平“提上来”。

加强协调联动,搭好沟通“连心桥”。用好街道营商办、投促五分中心条块联动、合署办公的优势,推动走访服务、招商引资、诉求接办等环节无缝衔接,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加强与区发改委、科经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对接联动,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发展动态,对企业需求做到早了解、早协调、早解决。

搭建交流平台,做好企业“娘家人”。发挥全国“四好商会”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走出去”招商、考察、引资,“请进来”合作、交流、互动,通过以会建圈、活动会友,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三)构筑优势,扩大增量

发挥载体优势,链接优质资源。依托五角场商业要素集聚、硬件配套完善、载体资源丰富的优势,用好五经普及企业纳统数据,精准发力促进楼宇企业落地转化。推动街道经济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为企业提供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家门口”服务。

发挥产业优势,扩大集聚效应。深耕在线文娱、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链,积极做好B站、万物新生等龙头链主企业的对接服务,招引上下游企业,促进新业务、新版块集聚,努力实现“大树发新芽”。加强产业趋势分析研判,支持二次元经济、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在五角场蓬勃发展。

发挥双创优势,涵养创新生态。接续办好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升级焕新五角场创客空间,围绕杨浦区“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种子”选手挖掘培育、潜力企业孵化扶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人才进圈入链,不断提高五角场双创体系的成果产出。

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高效能治理新路径

统筹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力量和资源,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解锁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密码”。

(一)健全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升级组织架构,找准“切入点”。推动“多格合一”网格治理体系走深走实,完善事项准入、评估反馈、联席会议等长效工作机制。在5大综合网格合理配置各类行政资源,切实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赋能“三驾马车”,拉紧“联动线”。扎实推进居委会、业委会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机制、规范流程、提升能力,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扩大物业费上调试点,调整一批“小弱散”的物业,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片区化、规模化管理,让物业服务质价双升、群众有感”。

充实治理力量,扩大“参与面”。加强街区、居民区与综合网格的联动,充实各级网格工作队伍,不断增强社会动员效果、培育自治共治力量。持续拓宽协商议事渠道,完善人大代表履职阵地体系,健全自我管理委员会平台机制,打造更多协商共治品牌。

(二)创新方法,提升治理效能

深化网格工作站建设。推动网格工作站转型升级,在高效处置突出矛盾的基础上,衔接基础网格、社会力量,进一步丰富基层治理“工具箱”,助推更多制度性、机制性成果落地,为综合网格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问题处置效率。持续完善12345热线工作机制,加强派单研判、协调会商、联合督办,做好情况通报,推动热线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抓实基层治理共性问题“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深挖问题根源、填补监管空白,切实做到“治于未病、防于未起”。

    丰富应用场景搭建建设更多与现实任务需求匹配的大学路“数字街区”应用场景,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精准、高效治理。建设企业服务云2.0版本,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企业诉求流转机制,助力更多企业、群众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三)整合力量,筑牢安全防线

建设应急管理体系,一盘棋”统筹谋划持续完善街道安委会运作机制,加强通报反馈和闭环督办,确保“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地。打造大平安大应急平台,强化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应急处突效率,实现风险早期预警、趋势精准研判。

维护城区安全稳定,“一套拳”精准发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提升应急管理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有效性。用好“五街六法”等安全治理经验,持续开展问题隐患突出场所拔点攻坚、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形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治闭环。

化解重大矛盾风险,“一揽子”深化拓展。积极扩大“三所联动”朋友圈,整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专业志愿者等力量,有效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深化运作国和路100号矛盾调处中心,健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做好群体性矛盾的疏导、接待和分流,确保更多信访事项“案结事了”。

三、提升精治善治水平,勾勒高颜值城区新风貌

坚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着力打造颜值、温度并存的品质城区,不断提升城市建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市容环境提品质

街区面貌向“美”而行。用心雕琢城区面貌的“方寸之美”,统筹推进精品道路、背街小巷等更新改造,见缝插针增绿补绿,因地制宜布局多样化、特色化的景观小品,用一处处点睛之笔扮靓街区颜值、提升城市气质。

生态环境向“绿”而动。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半篇文章”,攻坚整治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解剖一个问题”实现“解决一类问题”。落实巡河、巡林制度夯实违法排污整治长效机制,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共进。

城区治理向“精”而进。抓好“路长制”落实,细化完善巡查、处置、督查、通报各项制度,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常态化开展违规店招店牌、违章建筑、共享单车等街面环境整治不断推动城区面貌更、气质更优。

(二)宜居社区添内涵

破解难点,共建“美丽家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宜居安居的美好期待,做好东郸小区建设项目服务保障。高标准完成30万平方米居民小区“美丽家园”建设,启动5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项目,完成41个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打造10个“梦想小院”社区共享花园,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确保项目方案符合社区定位、契合民生需求

塑造亮点,建设完整社区。坚持整体性提质、片区化改造,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一揽子解决加装电梯、非机动车充电、适老化改造等民生问题,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面,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覆盖盲点,拔高居住品质。坚持文明创建“为民、靠民、惠民”,定期组织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文明风尚,将“创全”“巩卫”的“责任清单”办成居民的“幸福清单”。

(三)重点区域出亮色

城区可漫步。把握江湾体育场改造升级契机,做好周边道路、交通环境优化,围绕商圈、大学路打造更多要素全、环境美、可记忆的城市漫步路线,以舒适便捷的交通路网串联文商旅体资源、公共空间和创新要素。

社区可阅读。献礼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深化建设复旦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建设“人人咖啡”、“食书集”、社区公共绿地等功能载体,打造文化、科技、教育融合示范区,推动空间载体优势转化成为服务群众效能和知识创新潜力,实现城市社区与百年学府的双向奔“复”

建筑可亲近。用好盘活达任大厦、国权路地铁上盖项目、三门路358弄42号等阵地资源,结合人民群众现实需要,合理规划设置服务站点,提升服务“温度”,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社交新空间。

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创高品质生活新福祉

铺就城市建设鲜亮“人民”底色,用心用情惠民生、增福祉,更好实现“为人民”和“人民建”的有机统一。

(一)扩范围、提水平,基础保障有力有序

精准救助提效力。加快推进“温暖云”二期项目落地,围绕金牌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室建设,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对困难群众信息进行标签识别、筛选比对,高效锁定服务人群。立足“五区”优势,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多渠道、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

双拥助残聚热力。擦亮双拥品牌,主动跨前做好部队官兵及家属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文化、医疗、演出等配送服务,加大爱国拥军思想宣传教育力度。完善残障人士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掌握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精准投递“春雨助学”“五个一”文体活动等贴心服务项目,让残障人士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政务服务添活力。围绕规范服务、提升效能的目标,推进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扩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圈,新建“远程帮办”虚拟窗口,探索“上门办”受理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成”向“易办成、快办成”转变。

(二)疏堵点、破难点,公共服务有行有效

服务老人安享晚年。不断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做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站功能”推进国定支路人人康健运动之家、社区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场景,组织歌舞声乐、健康讲座等文化活动、关爱项目,以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供给帮助老年人过上“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助力青年安居乐业。发挥全市首批青年发展型街道试点建设单位的品牌优势,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特色示范站点,坚持全面摸底、精准施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办好“缘聚五角场”特色婚恋交友活动,让广大青年人才在五角场安心、安身、安业。

呵护儿童茁壮成长。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加快完善“六大保护”体系,开放达任大厦儿童友好空间,高标准运营社区宝宝屋,办好小学生寒暑托班,扎实做好心理咨询、结对帮扶、普法教育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以高质量儿童友好服务体系呵护“幼苗”健康成长。

(三)优供给、创品牌,社会事业有声有色

文体科教立标杆传承红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挖掘陈望道旧居、叶家花园、江湾体育场等阵地资源,扩大人人讲堂“人文四季”“新春游园会”等街道品牌文体项目影响力,加强市民艺术夜校、社区学校等教育资源配送,加快市民益智健身点新建、改造,不断塑造文化地标新形象

文明实践树典型。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品质提升”等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打造“百姓大舞台”等文明创建精品项目,培育“文明推荐官”,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让五角场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做示范整合“五区”资源,吹响“公益集结号”吸纳更多社会化、专业化力量加入志愿者队伍,聚焦创全巩卫、防火防灾等群众需求,做深做细公益项目、创新创优公益品牌,充分汇聚共建共享温情家园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迈向区域发展新征程

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坚持严的标准、采取严的措施,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改进作风,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政治引领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对照十一届区委十次全会和街道2025年度社区党员代表会议部署要求,深入抓好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为民尽责。

(二)实化效能建设

加强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系统设计、整合内部流程,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实施后评估,健全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两张网”有机融合促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效能提升。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确保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深化作风建设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确保将资源、财力用在“刀刃”上。积极开展“一线工作法”“四百大走访”等行动,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持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大力弘扬杨浦“四敢精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