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浦区2019年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0-01-10
杨府办〔2020〕1号
市政府办公厅:
按照《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7]2号)的要求,今年,在杨浦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杨浦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为重点,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为动力,积极推进生育政策调整、计生奖扶政策兑现、计生依法行政等各项工作,生育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和目标任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夯实基础,加强服务管理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到位。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把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督查各街道落实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情况,将计划生育工作考核纳入区政府对街道的年终考核目录,为计生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坚持依法行政,有序办理行政事务。依法依规加强计划生育行政事务办理,审批《再生育子女告知书》106份;做好生育保险计划生育审核,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864份;继续指导好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省际协查通报等工作,未发现违规操作。做好各类先进评优的计划生育审核,完成市人大、政协增补代表委员、居民区两委班子人选等千余人次户籍在我区的候选人的计划生育情况审核工作。
(三)坚持利益导向,依法落实奖扶政策。完成全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金的审核和资金安全发放工作,向26059人次累计发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含提标)6254.29万元,向411名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父母发放一次性补助152.5万元,向301名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年老时的计划生育奖励费(含支内支边人员)157.99万元。
(四)落实计划生育统计与信息化工作。完成计划生育统计市表,区域内常住人口怀孕、出生信息核查,累计核查生育个案数量7300余例,完成率和及时率均超过98%。继续推广和管理“杨浦家庭发展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动态信息,为百姓提供一个安全适宜、即时有效的在线沟通服务平台。推动社区计划生育政务事项“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做好计划生育行政事务“双减半”和“双100”流程再造优化落地工作,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改革效能,解决了老百姓“办事难、办证难”的困难。
(五)发挥协会作用,服务育龄群众。以纪念日为契机,在“5.15国际家庭日”“7.11世界人口日”“9.26世界避孕日”“9.12预防出生缺陷日”“10.28世界男性健康日”等纪念日,开展各项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将药具送入建筑工地、社区、公园、睦邻中心、医院,为广大会员和育龄群众送服务、送关怀。
(六)抓好计生信访稳定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及计划生育工作分管领导深入基层倾听呼声,做好重点对象的疏导工作,稳妥落实全国两会、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重要节点的不稳定因素排摸和矛盾化解工作,通过细致入微的关怀关爱举措做好失独群体稳控工作。全区无失独人员参与到国家、市集体上访,确保了重大节日、节点期间的稳定。
二、积极统筹协调,突破重点难点
(一)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宣传倡导,传播新型生育文化、人口文化,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开展人口出生情况的预测,继续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云端“家中心”,创新社会管理,提升人口发展质量。对产科、儿科、教育等公共资源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估。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顺利完成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对全国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依据。
(二)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是整合卫生资源,为特殊家庭送健康。完成失独家庭父母健康体检1200人;优先落实“1+1+1”签约服务;为2313户失独家庭购买疾病意外住院补贴;开展“辅助就医”服务项目,解决失独家庭60岁以上家庭成员生重病就医时无人陪送问题;为730户失独家庭免费安装“一键通”呼叫设备,提供健康管理、紧急救援服务;计划生育特殊群体凭“特扶证”能在区属所有医院享受优先就诊。二是发挥街道优势,拓展关爱外延。开展春节、中秋两个节日上门慰问送温暖活动,已形成走访慰问长效机制;为生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的210户失独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与区司法局公证处联手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服务,以讲座、咨询形式解决了失独家庭诸多现实问题;区计划生育协会为6000名困难家庭子女购买独生子女保险。依托我区各街道睦邻文化中心的平台,开展读书、手机智能培训、手工制作、烘焙培训、唱歌和拳操等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帮助他们缓解哀伤的情绪,受到失独家庭好评。三是依托社工,开展关心关爱品牌项目。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开展以“爱健康”为主题关爱项目。以“一点两面”的方式开展,一点: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点,为失独家庭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缓解服务对象就医压力;两面:一是通过拓展活动,提升服务对象身心健康,培育核心成员队伍;二是通过专题讲座,让服务对象学习科学保健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三)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健康素养。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全区12个街道流动人口家庭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围绕个人卫生习惯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生殖健康保健、流动儿童安全教育、灾害逃生等内容,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使流动人口家庭养成了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注重需求导向,抓好试点实事
(一)开展青少年健康发展国家级试点项目。从青少年的需求和健康发展出发,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常态化,继续与区教育局和区妇联合作,对6所试点学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探索,针对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年轻化、低龄化,青少年人群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以及青少年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通过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进校园、青少年安全体验营进社区活动,减轻了青少年学业压力,提升了青少年安全意识,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
(二)推进国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扶助、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关爱,为低收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乳腺病和妇科病免费检查,为2000名低收入来沪女性办理女性安康保险的服务,增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流动人口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合。
(三)开展“健康家庭—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市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符合街道实际的“健康家庭—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运作机制,更好地提升家庭的综合能力。围绕“科学育儿、家庭保健、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四个方面,坚持部门合力、多措并举,开展培训及主题服务活动。结合家庭医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医养结合、健康促进,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