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杨浦特色:坚持教育创新,注重教育内涵 ——第一教育专访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 2019-11-01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几个月以来,沪上各区教育大会陆续召开。
各区教育大会亮点多多。那么,各区教育大会分别释放了哪些信号?哪些教育新气象与家长息息相关?政府部门将给家长送上哪些“教育红包”?即日起,“第一教育”将推出“区域教育巡访”专题报道,带您盘点各区教育大会的亮点,展望区域教育未来发展新动向。
本周,“第一教育”将带你去看杨浦教育。
杨浦区是公认的教育大区。有着“百年”大学积淀的杨浦教育,坚持课堂课程创新,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创智课堂”变革着教学方式,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链,推出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也走出了一批优秀的名教师、名校长。
近日,杨浦区教育大会顺利召开。会上,发布了《杨浦区面向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行动方案》(下简称《行动方案》)。同时还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紧密型集团建设、教育信息化、民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等相关文件。
杨浦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有哪些重点任务?又有哪些新的亮点?第一教育专访了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在他看来,教育要静、要慢,构建更加公平和优质的区域教育体系,杨浦区各级各类学校更应回归教育本源,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
访谈内容如下:
1
第一教育:根据《杨浦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到2020年底,杨浦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现在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冲刺环节。《行动方案》的提出对杨浦教育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杨浦教育有哪些重点任务?
邵志勇:未来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区上下将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扎实推进《行动方案》四个方面11项重点任务,主要聚焦于“六个一”。即坚持一项发展战略——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一个根本任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夯实一项基础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激发一个强大动力——教育改革创新。聚焦一个核心主题——优质均衡。补全一个发展短板——优化资源配置。
2
第一教育: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呢?
邵志勇:我们把教育发展放在杨浦建设“三区一基地”战略发展的优先位置,纳入杨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局中统盘思考与推进,以“三个百年”的文明优势促进教育内涵品质提升,切实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三个优先”,启动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继续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强化协同联动,形成正向合力,切实将“两个大计”转化为推进杨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共识与行动。
3
第一教育:“培养什么人”是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方面,杨浦教育是如何做的?
邵志勇:杨浦区将继续完善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系统工程。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主动衔接大学思政课程,将大中小幼思政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作为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杨浦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推进生命教育一体化实践,深化家校社一体化实践。
杨浦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从2013年至今每年举办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杨浦区着力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品牌。从三个方面深化五育并举:以五育融合为基础,以素养发展为导向,构建全学科育人体系;变革教学方式,探索学科育德、情境化、大单元教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德智融合、身心健康。
4
第一教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作为上海最早进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区,杨浦教育也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和创新。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杨浦教育到2020年会形成怎样的“杨浦模式”?
邵志勇:杨浦区在开展集团化办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区域内有多所高校,近年来也作为集团化办学开展的引领发挥着重要作用。秉持高校高位引领、基础教育提升品位、双方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继续完善大中小“一体化管理、一贯制教育”的人才培养链。推进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四链三点”的办学实践,聚力办学特色,使之成为一体化人才培养建设的动力源。
上音实验教育集团开笔礼
同时,杨浦区还将启动第一轮紧密型集团建设,优化集团布局,调整集团结构,在紧密型集团的建设上形成“杨浦模式”。具体来说,在“健全集团治理体系、优化流动机制、加强课程教学共研共享、实施立体化考核、探索学生共育”五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区域集团布局,新增教育集团数量,调整集团成员学校。至2020年,杨浦区预计形成11个学前教育集团、16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集团,覆盖全区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均超过80%。
第一教育: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历来也是杨浦教育改革的焦点与重点。接下来,杨浦教育将会开展哪些实践?
邵志勇: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上,在更深的内涵方面,我们聚焦素养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为匡正来真正落实素养培育。
杨浦区从2013年起打造了“创智课堂”项目,着眼于教学关系的转变,着力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到2020年,通过调整完善“创智课堂”的理论框架和相应的指标体系,打造一批适应“创智课堂”推进的教学空间,积累一批相应的学习资源,培养一批优秀的“种子”教师。
在课程方面,深化“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聚焦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凸显课程文本设计和课程文本实施。总结提炼项目实验校的个性思考与实践经验,使推广应用“课程领导力”项目的成果更彰显。 当前,杨浦正在开展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课程建设。
复旦大学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开展集团英语班主任工作室
同时,优化区域内的教研机制。以集团为单位,建立研修基地,设立教研员蹲点制度。以三科统编教材推进为研修主题,充分发动教研力量,全面深入一线学校,加强课程教学工作指导,形成“市、区有效联动”和“区、集团、校”立体研修机制。
聚焦教师核心能力培养,开发建设适应杨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经历教师需求的教师教育课程,有效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探索职业学校高端教育人才与行业企业专家等双向聘用制度,出台新教师及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关政策。
同时我区着力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杨浦特质的“四有”好教师队伍。以“两代楷模激励我成长”师德建设工程为主要载体,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重要保障,抓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7
推出“杨浦名师”教育教学系列展示,开展“名师讲坛”“骨干擂台”“新秀课堂”等不同层面的展示活动,提升杨浦优秀教师在上海市教育教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健全教师团队发展机制,深化“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推进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针对干部队伍专业发展问题,制定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开展“教育未来”“教育创新”等系列研修,提升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以市、区两级信息化标杆校培育校为阵地,实现信息化环境下育人为本的学校建设、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此外,积极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托育机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技防能力。
9
同步启动教育“十四五”规划基本建设项目的编制,并通过增加投入、优化配置、机制创新、集约使用,逐步解决好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少、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低的短板,为杨浦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