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B017号提案的答复 2023-05-29

 理结果:留作参考

                                                   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杨建委两会202325

 

 

 

区政协十五次会议

B017号提案的答复

                                                                      

程炜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第 B017号“关于在我区‘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健康出行’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杨浦区市政交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按照《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关于优化本市道路慢行交通通行环境的实施方案》要求,杨浦区正积极打造以人为本,具有特色的慢行交通系统,努力打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系统,包括地下空间的挖潜、立体慢行的建设、绿色慢行休闲以及精细化特色设计,编制完成本区的慢行交通建设专项规划,制定近远期慢行交通建设计划,持续改善本区慢行交通的通行环境。

对提案内容,我委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深入研究,结合道路现状及规划,分析研究提案建议的可行性。

 

 

二、提案建议答复

关于“示范建设10km非机动车骑行道”的建议。“一横”主要涉及松花江路与中山北二路两条道路:

松花江路规划红线32米,现状车行道宽约11-14米,其中黄兴路-沧州路段双向4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有宽约1.2米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米;沧州路-双阳路段,机非混行车行道总宽约14米,双向3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约1.5米,与机动车道划线分隔;

中山北二路,现状机非混行车道总宽约20-25米,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道宽2.0-2.5米,与机动车道护栏分隔,该路段东走马塘内环桥下空间改造已于2022年底基本完成,内含雨水生态、海绵设施、休闲运动空间等,现沿河部分路段由绿化市容局在实施内环高架桥下空间美丽街区项目,重点完善人行空间和绿化布置。

“一纵”主要涉及隆昌路和营口路,道路规划红线35米,现状车行道宽约14米,双向4车道,机非隔离带宽约1.3米,非机动车道2.5-3.0米;

“两环”围绕杨浦公园,涉及辽源东路、隆昌路、控江路、双阳路;其中辽源东路现状机非混行车道总宽约8米,未划标线,局部划有路边停车位;双阳路为可变车道段,机非混行车道总宽约14米,双向3车道,路口渠化为双向4车道,非机动车道宽2米,与机动车道划线分隔;

围绕黄兴公园,涉及松花江路、营口路、国顺东路、双阳路;双阳路机非混行车道总宽约12米,双向2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2.0-2.5米,与机动车道划线分隔;国顺东路规划红线32米,现状车行道宽约12米,双向4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有宽约1.3米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宽度约3米。

综合以上道路现状,隆昌路、营口路、国顺东路有完善的机非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道宽度2.5-3.0米,对非机动车行驶安全有较好的保障;其余路段非机动车道宽度1.5-2.5米,虽可满足规范要求,但由于没有硬质机非隔离带,很多路段仅划线进行机非分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现状营口路、国顺东路、双阳路已基本按规划红线辟筑到位,其余道路均存在局部未按规划红线到位情况,且营口路、隆昌路空中黑色污染严重,架空线入地也是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现阶段打造骑行示范段条件尚不充分,待两个公园周边路段均拓建到位或完成架空线入地后,再进行综合考虑骑行示范段建设。

关于“建议打造‘骑行杨浦’IP”的建议。目前杨浦区在积极开发全区智慧赋能运维方案,涉及路政管理、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共享单车等等。慢行示范系统的建设是基础,慢行纳入智慧管理是发展趋势,待示范段建设条件成熟后,智慧管理也会贯穿全过程。

关于“建议重视并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的建议。道路清晰明确的路权也是我委一直努力打造的目标,目前对于规划红线大于24米的新建道路,横断面设计中路权基本能确保清晰分隔,并设有安全的隔离设施,但规划红线小于24米的城市支路,按照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版)一般采用单幅路断面布置,由于红线宽度限制,设置宽度不少于1.5米的绿化隔离带确实存在困难,我委会在道路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加强与交警部门沟通,研究在有限空间内改善慢行条件的可能性。

我委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一是传承滨水工业历史,打造滨江大桥公园慢行新地标。挖掘工业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在公园内部打造骑行道、漫步道、跑步道,衔接滨江特色慢行道,实现滨江“三道”连续通达的特色慢行动线,形成杨浦滨江别具特色的慢行空间、休闲空间和人文空间。引导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包括杨浦滨江公共空间1.2公里无障碍示范段(已建成)、5.5公里贯通段、15.5公里岸线段,通过加强公共空间通道及各区域物理障碍实现贯通,全力打造建设开放、创新和包容的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环境,为全龄人群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滨江公共空间,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二是依托大创智慢行,打造杨浦慢行特色示范区。在大创智数字创新实践区,建设大创智绿轴连接五角场-大学路地区与新江湾钻石连廊,确保慢行路线的连续性;建设地下、地面和地上多层复合的慢行系统,串联轨道交通10号线五角场站、江湾体育场站和三门路站以及远期的20号线三门路站,实现慢行流线畅通,努力打造成为杨浦慢行特色示范区。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233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