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5-03-05
杨卫健委〔2025〕08号
关于印发2025年
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系统各单位:
现将《2025年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5日
2025年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5年,杨浦区卫生健康工作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聚焦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推进改革攻坚与开放创新,打造与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相匹配的高品质、整合型、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
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医疗费用监测,抑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推动公立医院降低成本。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创新、人才引育和信息赋能等方面的投入,向中医以及精神卫生等紧缺人员倾斜。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联体牵头单位常见病、慢性病上下用药衔接吻合度达80%以上。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相关培训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合理用药宣传,组织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月”等活动。
2.优化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区域医联体、“杨浦-长海”“杨浦-新华”医联体及相关专科联盟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全科门诊,积极推动全科医生“双聘”工作机制。优化区域分级诊疗制度,依托区域性医疗中心,设立双向转诊中心,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的分级诊疗服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高年资护理人员、药师下沉,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落实无偿献血组织动员,鼓励社会和公众参与、支持无偿献血事业,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社会氛围。
3.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展新一轮医院等级复评审工作的准备。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专科。组建相关重大疾病(领域)临床专科。建设专科专病领域实力较强,诊疗技术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学科,推进区属医疗机构临床研究中心体系建设,探索在区中心医院、市东医院两大区域性医疗中心设立研究型床位。开展杨浦区公立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及比武竞赛活动
4.推进医疗产业链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杨浦医疗产业链的资源聚合能力,促成国内外各级各类医疗健康产业科研机构与本区代表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医疗产业扶持相关政策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内积极推行落实,为企业开拓市场、引领前沿提供全方位支持。瞄准医疗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的产业链政策体系。
5.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优化联防联控的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机制,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持续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精神(心理)等科室设置与建设。完善以“六进工程”为基础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援助热线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6.构建高效的内部运行管理体系。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家医签约服务质控体系、市对区考核指标的数据监测,实现分析报告的即时性、指导性、多维度和广覆盖。加强公立医院收支平衡监测分析,助推预算执行有效改善。开展医疗质量质控工作,推动社区全科质控科学开展,促进卫健系统内部运行管理高效提升。
二、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质增能
7.筑牢社区卫生服务网底。推进社区示范康复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社区口腔标准化诊室等建设。并以“三高”及超重肥胖人群运动指导干预为重点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实现基层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通过社区卫生综合评价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控,优化家医签约考核机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强化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和应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与签约服务关系相对应的工作机制,推动向居民开放以电子健康档案首页信息为基础的健康评估报告。
8.推进社区卫生能力建设。推广社区基本诊疗病种和门诊小手术等适宜技术应用。提升社区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加强社区住院服务与管理。深化“功能园区”健康服务,围绕“服务好经济发展、保障好职业人群健康”的要求,全力推进“湾谷、抖音、长阳创谷”等重点园区健康服务,赋能创新杨浦建设。落实签约居民预约转诊医疗服务规范。强化社区分诊能力建设。举办杨浦区社区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及实践技能竞赛。
9.持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围绕城区改造对居住人口集聚趋势的改变,优化调整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和布局。推进市东医院新江湾院区规划建设,市东医院新江湾院区项目进行桩基施工。启动控江医院辅助楼装修。市第一康复医院综合楼新建项目推进基坑开挖工作。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推进四平社区卫生中心拆除扩建和长白社区卫生中心面积扩容工程项目。
10.推进民心工程与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做好2025年卫生健康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3家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中心,1家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1家社区标准化门诊手术室。为10000名以上的社区居民开展胰腺癌筛查项目。在本区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604台自动式体外除颤仪(AED)。落实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互联网医院服务能级提升工程等民心工程项目。
三、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
11.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区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市“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和中医急诊能力提升项目。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对照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努力打造专科疾病诊疗能力拔尖、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较高的高质量中医药区域性诊疗中心。加大名中医工作室和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的建设,注重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挖掘。组织开展区“基层好中医”“中医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一批引领推动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中医药青年人才。
12.推进社区中医药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创建。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动中医特色专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扩大社区中医病种。新建2家开展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通过“名中医工作室”“师带徒”“上海市中医药基层实践推广培训基地”等形式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基层中医药网络实现“一社区一品牌一适宜技术”特色。
13.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进社区”“进校园”系列中医药科普活动,科普中医药养生知识。围绕“让中医生活化,让生活中医化”的理念,持续推进大桥“杏”福里中医文化睦邻小区建设工作。创建中医药文化科普推广IP“杏福小宝”,推出“中医杏福说”系列科普视频。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节”“中医专家义诊”“中医膏方节”“中医科普大讲堂”等活动。
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增进城区韧性与安全
14.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多部门、跨区域、军地互通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体系完备、机制顺畅、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现代化疾控体系。加强区级传染病应急队伍管理和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物资装备。加快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重点传染病监测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推进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做好综合监测及干预。完成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工作。强化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推进 “健康副校(园)长”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在12家社区的全覆盖应用。
15.做好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防融合,加强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衔接,推进基层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监测与管理。积极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医院创建及上海市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工作,巩固完善初筛、复筛、干预一体化的儿童孤独症三级预防服务网络。夯实产科质量体系,加强危重孕产妇抢救管理,试点孕期体重监测和分类管理项目。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有序推进食品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抓好食源性疾病监测任务。
16.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实应用场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等保安全建设和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健康杨浦”整合“互联网+诊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便捷度。推动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配套项目落地建设。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五、深入开展健康杨浦行动,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7.深入实施健康杨浦行动。坚持共建共享,推进以提高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城区建设,健全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持续做好国家卫生区巩固工作,加强检查点位遴选和日常管理。开展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具有杨浦特色的健康科普活动。推进“健康积分制”试点工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居民主动健康,加强自我管理。深入推进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开展环境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推进爱国卫生活动经常化,加强以蚊虫控制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降低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传播风险。
18.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开展人口形势分析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相关专题调研。全面推进以“生育指导、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为重点的健康家庭建设。加强生育友好宣传,营造支持家庭生育养育的良好氛围。分类推进母婴设施建设,提升母婴室建设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法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持续做好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进一步完善计生特扶对象医疗补助制度。
19.加强老龄健康服务。深化医养结合,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持续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老年心理关爱行动、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等工作。完成第五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聚焦长护险评估的规范性,会同区民政局、医保局等做好评估员培训考核和评估质量监管工作。
六、推进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卫生健康行业生态
20.推进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开展《杨浦区卫生健康发展“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完成《杨浦区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
21.加强卫健行业综合监管。完善“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协作、属地管理”的综合治理格局,从源头、过程、结果方面多重发力,持续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非法代孕)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医疗行业秩序。深入实施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强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协同,加强对卫生健康相关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审慎监管。深化“智慧卫监”平台应用,拓展非接触式监管场景,推进跨部门监管数据共享和执法联动。
22.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一体化推进行业监管和行风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巩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加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建设。持续深化医保基金管理,深化重点业务和高风险领域排查整治。压实各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深化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行业正面典型宣传,传播医疗卫生正能量。
23.推进安全高质量发展。推进《上海市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项目建设。做好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做好防汛、抗台、抗震、防寒等防灾救灾演练,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准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展全事项监督检查,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执法。持续推进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继续开展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落实“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规范信访基础业务,推进信访受理办理法治化。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领导包案和信访例会机制,全力化解信访矛盾,推进“上门办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热线工单办理质量和效率,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24.强化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将法治工作纳入卫生健康年度工作安排。推进各层次学法常态化,通过自学、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全系统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落实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要求。依法稳妥处理行政争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举措,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政务服务效能。
25.深化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组织专家团队赴受援地开展巡回医疗活动。运用远程医疗和会诊教学平台,为受援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与三明市两地间卫生健康事业交流,提升县区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推动长三角医疗卫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加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3月5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