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A-033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2-09-26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杨规划资源督〔2022〕29号
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第A-033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王庆国代表:
您提出的第A-033号“关于轨道交通市区线建设与地区规划相结合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区发展工作的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轨道交通20号线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的新增轨道交通市区线,线路总体呈东西向走行。其中,一期工程西起普陀区金昌路站,东至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站。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该工程拟于年内开工建设。
我区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轨交20号线一期工程前期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沿线用地现状和规划功能梳理,对于线路走向、站点及出入口设置、附属设施布局、沿线地块综合开发等进行了多轮探讨研究和多方协调,确保轨交20号线发挥最大功能价值。
一、加强轨交沿线综合开发
轨交20号线一期工程在杨浦区内线路走向沿政立路-闸殷路-嫩江路,线路全长6.6公里,共设置6座车站,分别为江湾镇站、上海财经大学站、三门路站、国和路站、嫩江路站和共青森林公园站。该线路位于杨浦区规划中部北发展轴所在位置,串联了高校、江湾-五角场副中心、共青森林公园、杨浦滨江中北段地区中心等重要节点,与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形成十字形换乘枢纽,对杨浦北部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我区将抓住轨交20号线建设的契机,以TOD原则为导向,带动轨交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该线路对于以商务商业、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杨浦区中部北发展轴的支撑作用。依托沿线站点的设置,加强对于轨交站点600米半径覆盖范围内规划住宅、商办等开发地块土地使用效率提升的研究,以提高城市空间绩效,推进沿线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利用。二是通过轨交20号线的设置,与10号线形成双轨交,强化地区轨交线网的锚固和编织,进一步提升江湾-五角场主城副中心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能级,支撑地区的高强度发展和空间复合利用,营造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同时,加速创新要素与服务功能的集聚,为大创智创新功能集聚区内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三是依托该线路,加强对杨浦滨江中北段地区中心建设的支撑,促进科研、教育、文化、商务、办公等复合功能的构建,强化辐射能级,推动滨江中北段的转型升级和滨江与腹地的协同发展。同时,实现江湾-五角场主城副中心与滨江中北段地区中心的联动发展。
二、提高交通整体服务水平
轨交20号线在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服务于民、便利出行的宗旨。一是该线路途径多个现状住宅区、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共青森林公园和滨江区域,以及五角场商圈、中原城市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可最大限度地覆盖服务人群,提升了公共中心地区和蓝绿空间的可达性。二是该线路在杨浦区内设置的6座站点中,有5座为换乘站,可分别与轨交3号线、8号线、10号线等进行换乘,有效加强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效应和整体运营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三是合理布局车站出入口位置,充分考虑集散需求及与周边功能、环境的结合。如在共青森林公园站出入口的设置上,我区积极向市相关部门建议,在军工路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有效加强了对军工路以西大量现状住区的服务,提高了沿线居民出行的便捷度。
轨道交通是保障城市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核心要素。我区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与市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轨交20号线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交通服务功能,深化周边区域综合开发和功能更新整合,促使轨交建设为区域发展带来新动能。同时,我区将进一步做好梳理和优化沿线公交站点,加强站点接驳,做好站点出入口整体设计和周边道路的景观环境品质提升,营造更加高效、舒适、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
2022年6月2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1203室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龚晓雪 联系电话:25032078
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 2022年6月2日印发
(共印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