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第B109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3-05-24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杨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杨发改产〔2023〕12号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第B109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武浩代表:
您提出的第B109号“关于强化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民营经济激活、带动、推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关心和深入研究。民营经济为杨浦实现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杨浦建设“四高城区”提供了有力支撑,您的建议对杨浦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区税务局、区财政局、区统战部等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杨浦高度重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多年以来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主要做法包括:
1、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方面,一是建立健全“1+6+4”产业政策体系,为各领域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滚动实施“区15条”“区30条”“区10个支持”等多轮助企纾困政策,全力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营商环境方面,制订优化营商环境5.0版方案,推出五方面150项改革举措和10大特色品牌,全力当好企业“首席服务员、最佳合伙人、金牌店小二、全程护航者”。
2、积极助力降本增效。一是降低办公成本,充分发挥杨浦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载体众多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分类引导的创新创业保障性载体空间。二是减少税费支出,全面落实国家、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22年惠及民营等各类企业4.1万家。三是缓解资金压力,针对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打造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链。2022年,进一步推出实施“普惠纾困贷”“批次贷”,帮助民营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3、精心做好服务保障。一是开展“促发展”“稳经济”大走访,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解决企业困难。二是建立“1+5+X”首席服务员机制,为企业提供主题式、组团式、集成式服务。三是发挥街道属地化服务优势,提供各具特色的“家门口”服务,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杨浦民营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从您的建议中,我们也认识到,杨浦民营企业还面临着预期信心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政策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人才缺乏机会等问题。杨浦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增强民营企业信心
强化思想引领。以加强形势宣传和政策解读为重点,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时与势、辩证把握危和机,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家改善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区域发展建设,让民营企业在“四高城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实现企业发展与杨浦发展同频共振。
(二)助力民营企业减负增能
夯实政策支撑。制订实施《杨浦区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各项举措,支持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享受扶持政策,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按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
破解融资难题。一是全新升级区信易贷平台,打造集信用归集、撮合匹配、政策集成、监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基础设施,助力信用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便捷获取低成本融资。二是全力支持科创金融发展,以上海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研究制订支持科创金融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推动金融、资本要素为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
鼓励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型企业阶梯式成长促进计划,开展“专精特新百企行”“上市指导加油站”等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建设申报,推动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涌现一批“独角兽”“瞪羚”和“隐形冠军”企业。
促进创新协同。发挥各领域头部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在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建设等领域试行“揭榜挂帅”制度,形成多维度业务对接机制,支持更多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区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畅通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对接渠道,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深入合作,打造互通互联、携手并进的产业生态圈。
助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优势,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建设,推进长三角技术权益登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改革试点,为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把握上海技术交易所设立“生物医药”特色交易板块契机,推动相关领域民营企业推出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
深化校企合作。鼓励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和图书文献等面向民营企业等社会各界开放,为民营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提供智力支撑。支持高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研发设施和平台,并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三)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升级改革举措。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新规则和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新要求,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第一评价标准,突出“国际视野、杨浦特色、数字赋能、微观畅通”四个关键,开展“宜商规则对标、创新生态优化、企业服务提质、实事项目赋能”四大行动,升级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版160条改革举措。
推进政策直达。一是全覆盖开展政策宣传推介,依托随申办“企业云”杨浦旗舰店、“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网页和“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集中发布涉企政策要点,提供智能引导、政策体检等便捷服务,让广大民营企业在“家门口”就能知晓政策、感受政府温暖服务。二是优化区政府营商环境网站政策专栏功能,以企业用户为视角,设立自评模块,方便企业迅速、精准匹配适合自身的惠企政策。三是加强精准推送,升级实施首席服务员2.0,一对一开展政策解读及咨询服务,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持续扩大“免申即享”服务覆盖面,推动更多服务事项、政策兑付“免申即享”,让广大民营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相关政策扶持。
加强法治保障。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深化数字经济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全面推行轻微违法不罚和首次违法免罚制度。加强数字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彰显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温度和力度。全力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四)加强民营企业人才支撑
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营造尊商亲商重商的社会氛围。建立优秀民营企业家发现和培育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申报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为符合条件的的民营企业家等拔尖人才其提供针对性服务。
建设人才秀带。发挥杨浦智力资源密集优势,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全力推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杨浦“人才秀带”建设。持续打造人才服务“小杨”“未来人才实验室”“4S人才工作室”品牌,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做好人才项目推荐,为民营企业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多机会。持续开展人才安居工程,多渠道多主体筹措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才俊扎根杨浦。
再次对您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表示感谢。
杨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24日
承办单位地址:杨浦区惠民路800号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涂克环 联系电话:2503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