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 2014-04-23
索引号:-2014-00001
发布机构:房管局
信息分类:规划计划
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这一主线,坚持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又好又快”为原则,以“创新转型、服务安居、安全发展、改进作风”为着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局干部凝心聚力、昂扬向上,瞄准目标、奋发努力,抓项目落地、抓难点突破、抓机制创新,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聚焦重点,关注民生,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圆满完成
1、旧改征收推进有力。统筹兼顾、多策并举,同步推进新开基地启动、在拆基地收尾。启动征收6300余户,完成5518户,拆房面积14万平方米,收尾7个基地。全力以赴抓签约启动。74街坊、152街坊D块、123、124(部分)街坊、113街坊A块4个基地在既定时间内通过二次征询,113街坊A块一周内达到生效比例。攻坚克难抓基地收尾。在行政裁决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抓司法强制执行。共实施司法强制执行24产,发放裁决书40件、征收补偿决定53件,为完成双辽支路辟通、323街坊、96街坊等7个基地收尾奠定基础。千方百计抓遗留问题解决。成功激活了原动迁停滞基地113、115街坊(方子桥)项目。协调落实旧改资金,制定政策扶持、融资方案、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详细方案,重点破解平凉2、3街坊等“毛地出让”历史遗留问题。并加快推进平凉48、52街坊,58、62街坊等在拆的开发商基地。
2、住房保障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全力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征收安置房抓建设。加强安全施工,精细管理,154街坊一期南块、112街坊一期等项目27.66万平方米3437套按时竣工;232街坊、112街坊二期A块等六个项目供应房源2876套。注重协调,强化审批,106街坊、109街坊项目11.23万平方米1321套按时开工。公共租赁房抓筹措供应。落实国泰农贸市场改建项目和政通路280号认定项目,筹措房源503套。落实107、112街坊动迁安置房转化等项目,可供房源389套。此外,新江湾城尚景园2201套房源全部签约,正式入住1872户。廉租住房抓受理。按照“应保尽保、应配尽配”原则,新增受理1350户,配租1066户,发放租金7746万元(其中,实物配租受理91户,配租81户)。基本完成廉租首轮复核工作。共有产权房抓稳定。开展第四批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总受理4597户,4261户家庭参加摇号选房,确认选房3843户。
3、旧住房综合改造全面完成。严格按要求规范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旧小区综合整治。落实维修资金,兼顾安全和进度,投入资金4900万元,完成31.7万平方米小区综合整治(含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000户。旧住房综合改造。将成套改造、厨卫改造、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等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成套改造开工9000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完成十九棉南厂区二、四车间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和全区优秀历史建筑房屋情况排摸。
4、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不断深化。着力夯实工作基础,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深化《规定》的贯彻落实。组织了9场800余人社区干部培训及2次维修资金政策法规及业务培训。加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业主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区各级层面在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上的职责,健全了业委会信息公开、资金监管、定期接待、定期会议“四项”规范化制度。完成180个业主大会换届改选。探索社区物业管理模式。通过成立专家咨询组、巡查监管组,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推行业主自行管理等方式,创新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机制。深化物业管理服务保障。继续深化达标考核奖励制度,累积发放补贴资金1.66亿元,补贴小区365个1330万,受益居民27万余户。建立健全物业服务应急保障基金制度、住宅小区应急托管机制、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服务保障机制,应对解决小区物业和业主的“急、难、愁”问题。
(二)关注热点,服务发展,房产市场、住宅建设稳步推进
1、房产市场调控稳定。深入落实房产新政,强化房产市场规范监督,大力开展房产市场整治。一是房屋预售许可和销售备案管理。核批新建商品房预售楼盘24个135万平方米7339套,完成年计划的270%;核发预售许可证30张。办理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3668套23.95万平方米。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先后对19个楼盘进行现场指导,重点对虚拟交易、囤地捂盘、虚假广告、违规限购等行为进行查处,总体规范有序。三是完善房产权籍管理。处理各类房产权籍事项39件。其中,房产权属来源证明核查18件,房产权证单方登记18件,单位使用权转产权3件。四是房产交易总体平稳。商品房预售住宅成交2654套36.4万平方米、金额139.52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56.12%、90.00%和136.41%。存量住房交易15798套104万平方米、金额219.73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80.84%、85.20%和114.57%。
2、住宅配套和住宅建设平稳推进。政学路(社区道路-智星路)和顺平路(白洋淀路-军工路)已竣工。规划双阳路(河间路-平凉路)年底开工。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完成中凯城市之光名苑的住宅性能认定。发放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5张44.5万平方米。
3、依法行政循序开展。违法搭建处置。全面梳理改进执法稽查工作流程,编制工作手册,完善立案、报表统计等制度,基本完成存量违法建筑普查统计工作。共受理违法案件479件,办结428件,对未办结案件已全部发放督办通知,办结率89.5%。深化“群租”整治。制定下发了《杨浦区关于落实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整治“群租”行为的实施意见》,开展“群租”专项联合执法检查195次,处理投诉74件,发放整改通知书111份。
(三)夯实基础,着眼管理,信访维修、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1、基础管理不断改进。业务受理。受理各类行政许可和业务办文项目506件,发出办结件497件。督查件办理。处理区委、区政府转发督查件103件,媒体信息36件,专项督查件办结率100%。行政诉讼、复议。完成诉讼案件78件,胜诉率100%;行政复议42件,维持率100%。私房落政。受理历史遗留房产案件10户,已调查处理结案1户、未结案5户、尚在调查取证4户。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办理无大产证公有住房代售30件、有限产权与完全产权房屋接轨审核189件、外地职工家庭在沪住房情况确认36件、物业公司公房出售纠错36件。档案管理。优化接待受理操作流程,接待档案查询9.3万人次、房产税房屋限购契税变更等查询2万余户,利用案卷6038卷;出具登记资料查询证明9.07万张;完成档案扫描2.73万卷。
2、信访维稳总体受控。坚持源头预防和解决问题并重,认真落实定期接待和现场办公等制度。日常信访接待。共处理来信2829件、日常来访及区政府效能接待3922批6852人,同比增加15.8%和5.8%。处理人大意见25件、政协提案20件、“12345” 市民服务热线2731件、“区长在线”393件、“书记百姓网上通”67件、纠风类投诉12件。初信初访化解。通过自查、纳入年度考核、例会通报等方法,加强初次信访的督办和化解力度,初次信访事项的按时书面受理告知率及书面答复率均为100%。推进重大、疑难矛盾和信访积案化解。共化解重信重访6件,化解率100%。妥善化解了黎平大楼电梯停运等群体性矛盾4起。
3、住宅小区运行安全生产全面推进。落实住宅小区运行安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住宅小区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共出动人员4958人次,累计对970个住宅小区进行安全排查,发现消防隐患2012个,落实整改1076个。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以住宅小区和施工工地安全为重点,局领导分7组督查安全生产工作20余次,彻底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房屋使用安全隐患和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此外,防汛防台应对有序,落实汛期日常巡查,确保安全度汛。全年未发生责任性安全事故。
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九届区委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服务推动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基调,在旧改征收启动收尾、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小区运行安全上下功夫,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一)全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注重民生保障,进一步提高百姓安居质量
1、有力有序推进旧改征收。坚持“政策统一、方案一致”的原则。全面部署,合理谋划。聚焦杨浦滨江开发重点区域及功能性项目,兼顾2013年尚未实施的地块,推进“十二五”后期杨浦旧区改造,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征收计划。创新思路,加大保障。大胆创新、破解瓶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房源支持;用好存量、挖掘潜力,进一步发挥本区保障性住房作用,满足多元安置需求。宣传引导,化解矛盾。坚持“阳光征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督协调作用和街镇群众工作优势,做好被征收居民思想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加大信访矛盾化解力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着力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住房保障信用档案、诚信体系及准入退出制度建设,探索“四房”互相转化、统筹利用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征收安置房。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对接,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落实296街坊等10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按“衔接旧改,以需定量”的原则,平稳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政府新建、改建、配建、转化等方式筹措公共租赁房。与有关单位、部门合作,探索以包租形式利用全区收储的厂房、仓库作为公租房改建项目。研究开发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廉租住房。按照“应保尽保、愿配尽配”原则,继续推进区、街镇两级住房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合理放宽廉租房受益面和实物配租供应范围。探索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分类使用办法。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根据市统一部署,做好第四批共有产权保障房签约供应等后续工作,协助居民办理签约入住。
3、大力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以“业主自愿、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多元筹措”为原则,探索“拆、改、留”并举的多种改造方式。旧小区综合整治。严格按照市、区文件要求,完善住宅修缮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实施旧小区综合整治50万平方米。老旧房屋项目修缮。根据城区运行安全要求,对2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进行安全状况检测,并对存在问题的房屋进行维修;加强私房普查,督促产权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维修。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积极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上海理工大学音乐堂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
(二)着力推进“双创”工作,突出常态长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以“上海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创建为抓手,坚持分片划块的责任体系,与街镇主动对接,加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创建成功做努力。强化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居民小区乱堆物、乱晾晒、乱悬挂、乱停车等“六乱”及噪音扰民整治。规范管理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对仍在使用的高层住宅垃圾道实施封闭。对于破损的垃圾容器,按权属区分,及时进行更换配置。与各街镇对接,落实小区道路、绿化整治修补。物业管理公众满意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按规范化管理要求,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完成市级政府分解、下达的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拆房工地管理。督促业主单位加强安全监管、文明施工,研究试行“临时绿地计划”,确保拆房工地围挡率、机械施工洒水率、渣土覆盖率为100%。在拆房工地推广安装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在拆工地的施工情况,确保安全施工、扬尘控制落实到位。
(三)深化探索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突出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百姓居住满意度
1、在物业企业指导监管上有突破。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强化监管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诚信服务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物业企业及小区经理信用信息档案,完善信用信息的收集、披露、使用、监管制度,规范物业行业服务行为及标准,将物业企业的选聘纳入全市统一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平台。强化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日常监管。落实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四查”制度,以住宅小区运行安全落实情况、日常管理服务为重点,加强日常巡查,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履职行为,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2、在业主自我管理规范化建设上出成效。以培训指导、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业主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业务培训指导。组织房办工作人员、街镇专职干部开展政策法规培训;组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开展业委会换届改选法定程序和操作流程等政策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对业委会的指导监督能力;分批、分类组织业委会成员,开展物业企业选聘、维修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业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强化规范化制度建设。健全业委会四项制度,规范业委会日常运作。指导帮助全区50%商品房小区健全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度。
3、在小区突出矛盾难题化解上有进展。在进一步拓展“双百”为民行动、探索小区综合管理新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化解小区突出矛盾和难题。公有住宅售后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调整。依托社区做好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调整的宣传、解释,会同物价部门推进公有住宅售后物业服务收费标准逐步调整工作。商品房小区市场化运作。引导业主和物业企业等责任主体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共同协商、调整物业服务费价格标准,保障物业管理正常运作。售后公房扶持。继续加大售后公房小区达标考核奖励力度,缓解物业管理服务收支倒挂压力。通过强化街镇社区日常监管力度、引导业主参与监督等方式,促进物业企业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维修资金缺口难题研究。选择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开展维修资金续筹试点,通过规范维修资金使用归集、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探索多样性归集手段等方式,保证小区维修项目的正常实施。
(四)着力提升房屋行政管理履职能力,突出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
1、房产市场监管。继续贯彻各项房产调控政策,强化专项治理,保持杨浦房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严格执行市局规定,对已达到预售条件的房产开发企业要求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配合做好房产经纪市场专项整治。强化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质的审查和备案,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经纪机构的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住宅配套和产业化建设。完成双阳路(平凉路-河间路)、龙江路(江浦路-怀德路)、榆林路(江浦路-兰州路)的道路建设;视旧改进度推进顺平路(内江路-规划爱国路)开工建设。建立以“政策扶持、技术指定、管理前移、市场导向”的宣传机制,推进“四新”小区、生态型居住小区、示范居住区和国家康居工程的年度创建工作。
3、房屋行政管理。在督促抓好房屋维修、养护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两项工作。违法搭建拆除。按照“早发现、早处置”原则和“双创”专项整治指标要求,依托城区综合管理“大联动”平台,督促物业企业发挥日常巡查、劝阻和报告作用,以及落实房屋协管员、房办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挂钩,多策并举,着力做好新增违法搭建源头管控。通过贯彻实施立案制度、严格实施注记及解除注记流程和责任倒查机制等方式,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继续加强“群租”整治。紧紧依靠街镇和相关部门,研究和解决整治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整治。
4、安全稳定工作。信访维稳。着眼源头防范,狠抓初信初访办理质量,努力减少新增重复信访。继续做好信访矛盾排查,联合街镇等相关部门,共同破解历史积案和重大矛盾。充分发挥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第三方参与的作用,完善房管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提高解决信访矛盾的能力。行政诉讼。继续优化案件处理程序,加强与法院的沟通联系,按照司法建议及时整改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规范、不公正问题,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住宅小区安全运行和安全生产。加强住宅小区安全管理,落实房屋使用安全措施,加大危旧房屋普查督修力度。配合相关单位开展电梯等专项检查整治。严格规范操作,做细做实住宅修缮工程的全过程监管。以消防安全管理为重点,强化拆房、房屋征收(拆迁)基地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