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C-089号建议的答复 2024-05-28
姚飞代表:
您提出的C-089号“关于结合前沿技术促进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况
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十分重视,近期召开会议专题进行研究,认为您提到的整合内容创意企业及高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联动区域高校资源,推动杨浦文化和创新发展的建议,对我们立足杨浦区域实际、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严格落实办理责任,明确由产业服务科牵头,会同区科技经济委通过深入研讨、企业调研、沟通交流、协调联系等方式,进一步对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努力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二、建议答复
经研究,结合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打算,我们提出以下答复意见:
(一)关于“持续挖掘区内优质文化资源,借助科技企业的技术力与创新力,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助力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承及历史建筑沉浸式参观体验”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推动我区公共文化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拓展数字化应用,更新完善网上图书馆、在线文旅、数字文博、VR导览、线上导游等更多数字化场景。完成杨浦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发布平台建设,对馆藏图书RFID智能芯片加工升级,以数字科技助力全民阅读推广。上线文物数字管理平台一期项目,通过“1档+3应用”推动文博管理数字化建设。推出“博览杨浦”小程序,以VR漫游、文博地图等形式,介绍四个百年特色主题线路。
目前杨浦区共有4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11个。杨浦区文化馆新馆将设非遗展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家”,该展厅历经两年构思、设计与筹建,运用实物与微缩模型结合,展示展演多媒体播放、互联网+数字体验互动等各种展陈方式,充分展现杨浦非遗真实的独特魅力和传承发展历程,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在不断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上,通过各种形式民俗活动传承非遗,让非遗走进社区,今年举办的第十九届“元宵行街会”,“线上+线下”“台前+幕后”的联动,让数万人线上同步一起“云端”闹元宵。
下一步,将在杨浦的博物馆和文化展览中融入更多互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如触控屏幕、全息投影、智能导览等,提升文化资源利用的互动性和观众参与度。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与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合作,积极融入非遗及传统文化元素,共同研发文化传承的新技术、新产品。
(二)关于“将企业的前沿交互技术、文化内容创意与公共基础设施结合,打造数字文化新地标,增强文旅吸引力”
我们将在文化地标的建设中融入更多沉浸式场景应用和前沿交互技术。一是文化馆新馆改扩建工程即将竣工,新馆将在现有功能区域基础上,整合空间,细分区域,筹划内容,充分挖掘区域内的优秀文化资源,多形式、多维度的开展文化活动,积极建设优质文化资源汇聚地、杨浦四个百年优秀文化承载地,打造多元化公共文化会客厅。文化馆新馆的数字文化体验区设有艺术课程直播教室、视频直录播室、影视厅,市民可以参与课程直录播体验、艺术课程学习、数字电影观摩等线上线下活动。二是助力敦煌当代美术馆高起点开馆,在美术馆功能设计中加入数字美术馆建设,以数字场景弘扬敦煌经典文化,构建国际化、殿堂级的艺术展示和交流平台,将其打造成为传统文化辐射全国、出海国际的重要节点。三是大创智正在打造数字公园,融合建造、康体、商业、教育、科技、生活、出行等具体场景,为区域及周边的企业员工、社区居民、高校师生提供可触碰未来的沉浸式数字公共空间。目前,数字公园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数字化升级。大创智同时打造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大屏、PC端、手机端多终端对大创智进行多维度数据挖掘及动态指标监测;以虚拟现实的方式互动游览体验元宇宙虚拟空间和虚拟内容;通过多软件工具融合服务,把脉营商环境,透析企业详情,聚焦重点产业。
(三)关于“充分发挥杨浦区的高校资源及科技企业集群优势,鼓励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前沿技术的跨领域应用及文化专业人才培养”
杨浦区积极发挥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优势与杨浦区的场景实践优势,应用前沿科技,对智能社会的运行模式、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体系、体制机制、技术路径等开展超前探索,建立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技术创新应用生态。我们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培育新的产业创新策源地。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打造“学科+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育基地,支持上海理工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探索,深化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服务保障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团队(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落户杨浦,并积极吸引更多国家和市重点实验室在杨浦布局。大创智打造的杨浦“MetaJob”元宇宙招聘平台,通过元宇宙招聘场景,一端联合了杨浦各大科技园区100多家企业,另一端对接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7所高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助力。在人才培育中,注重高校与企业接轨。戴尔科技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发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线下实践课,为企业在高校培养“定制化”人才;易保网络与复旦大学合作“职业影子日”,让高校学生提前体验职场,并辅导其职业生涯规划。
今年2月,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在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启动,杨浦片区哔哩哔哩、抖音、声网、叠纸等,以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传媒学院、上海体育大学新闻学院等国内乃至亚太领先的艺术传媒类专业院系,为全市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坚实基础,企业和高校在活动中发布上海网络视听重点机构项目。为了深度推进产学研联合,杨浦区专门制定了“暖心计划”,以三大项9大行动,通过创业补贴贷款、公共实训基地实验试制、“筑梦青春”杨浦区大学生实习计划、“一师一团”陪伴式服务等,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作者留在杨浦、建设杨浦。杨浦片区正式启动后,继续强化现有基地企业密集度高、基础支撑强、运行专业化等方面的底蕴,提高经济产出,加快释放杨浦片区在创作生产能力、文化消费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多出内容精品。重点促进智能交互、AIGC、媒体融合、5G通信等前沿技术对视听产业的引领。深度推进产学研联合,面向“Z世代”大学生构建暖心生态,焕发创新创业年轻活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注、监督和帮助!
2024年5月28日
沪ICP备2021037482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054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00010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