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杨浦区社会治理 顾问制度”的方案》的通知 2023-07-24
各街道:
现将《关于进一步深化“杨浦区社会治理顾问制度”的方案》印发给你们,望抓好贯彻落实。
杨浦区地区工作办公室
2023年7月24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杨浦区社会治理
顾问制度”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围绕杨浦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及人民城市建设标杆区建设目标,落实杨浦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着力发挥社会治理领域专家学者和基层实践行家里手的理论与实践优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决策,以前沿理论研讨和治理难题解决为主攻方向,以推动基层实践为现实抓手,构建理论+实践智囊体系,推动杨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整体架构
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战略顾问
面向全国和上海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邀请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政治研究、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理论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担任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战略顾问。主要任务是从杨浦社会治理的大局出发,传递基层社会治理最新政策导向和理论成果,参与杨浦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为杨浦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工具。
拟邀请对象为:
刘建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黄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
顾东辉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张尚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
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指导顾问
紧密嫁接科学理论与杨浦实践,邀请在专门领域具有丰厚理论研究功底和学术成果,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关注度、参与度高,具有理论指导实践意愿及能力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指导工作,在基层理论创新、睦邻项目培育、社会组织赋能等方面把握治理规律,实现价值引领,助力赋能基层。主要任务是运用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参与杨浦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助力街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拟邀请对象为:
马西恒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主任
何海兵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
刘中起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授
唐有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文社科处副处长
俞祖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管理系执行主任
范明林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钟晓华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社会学所所长
汪仲启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倪旻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陆勇峰 同济规划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周 晔 复旦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望道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支持顾问
以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项目为抓手,邀请社会化、专业化、法治化、数智化等领域具有丰富案例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负责人及社区工作者等团队或个人深度参与项目开展全过程,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和创意、提供解决办法和实践经验。主要任务是,根据基层治理具体实践项目特点及自身专业领域全过程跟进基层实践,提供扎根陪伴式的实践指导。拟邀请对象为:
刘悦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安大地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包 艳 中共杨浦区委党校教师
张文杰 上海市凤凰律师事务所主任
谢 东 律佑法律服务中心主任
倪 杰 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晨报主任编辑
余慧颖 上海市杨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王秋月 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总干事
王伟立 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何 嘉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发起人、理事长
陆建华 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
虞 净 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社会治理顾问采用聘请制,由区地区办统一聘请并发放聘书,聘期2年,到期可续聘。各类别社会治理顾问组成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更新。
三、主要职责
(一)指导规划杨浦睦邻建设顶层设计
聚焦社会治理重点任务和最新精神,通过理论解读、政策宣讲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落实、落地。围绕睦邻建设顶层设计、睦邻实践成果转化以及睦邻项目培育、选树等加强指导。
(二)选树打造杨浦社会治理品牌项目
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以睦邻项目评选和种子项目培育工作等具体工作为切入点,发现、提升、打造一批创新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社会治理品牌项目。
(三)宣传推广杨浦基层治理创新成果
(四)推进“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与杨浦社会治理的深入融合
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宣传和推广工作,梳理总结杨浦区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特色亮点工作和成功经验,积极与高校、媒体联合开展论坛、系列讨论活动等,着力打造社会治理“杨浦样本”。
四、运作方式
杨浦区社会治理顾问制度采用“自由点单”模式,即不指定分配治理顾问与特定街道对接,由街道提出治理问题和破题需求,区地区办根据治理顾问的专业特点和实践经验提出建议名单,街道选定一位或多位治理顾问参与问题解决并确定研究课题或项目主题,街道、区地区办分别落实相应经费保障。
(一)建立常态化研讨交流机制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前沿理论和杨浦现实治理难题,设置具体主题,制定年度计划,明确交流专家,以专家研讨会、案例分析会、交流沙龙、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研讨交流,组织安排街道、社会组织等参与研讨,促进思想碰撞,提升思维高度,推进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建立多样化需求供给机制
围绕街道在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和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现实困难或全新局面,根据街道实际需求,专题对接相关领域的社会治理顾问开展主题授课、实地调研、专项指导等工作,帮助街道更好应对挑战。
(三)建立联动性经费保障机制
区地区办做好社会治理顾问制度日常运转所需的经费保障,统筹日常保障、会务组织、主题活动策划等经费使用。治理顾问应邀赴街道开展课题研究、项目指导的,由区地区办按每人每次不超过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同一街道全年的补贴数不超过6人次,补贴费用按相关规程下拨至相关街道,其他相关经费由街道按照相关规定另行予以保障。
五、责任分工
区地区办负责深化“杨浦区社会治理顾问制度”工作的全面落实。加强与各层级专家学者的沟通对接,对区级层面与专家的合作项目进行策划和推进,协调相关专家学者对街道开展具体实践项目进行统筹协调。各街道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紧密配合,切实提升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水平,扎实推进睦邻家园建设工作。
沪ICP备2021037482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054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1100010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