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B-00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2022-09-23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上   海  市  杨  浦  区  商  务  委  员  会

杨商务委〔202244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第B-00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魏莉等代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决策部署,以“融合创新、赋能驱动”为主线,发挥杨浦创新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建设杨浦制造业的四大产业集聚区、优化“六个中心”布局,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核心,重点优化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检测试验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数字化创新中心”等“六类中心”,重点建设环同济、环理工、大创智、大创谷等四大创新智造产业集聚区,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创新平台、联动开拓发展、推动协同创新”等优化创新生态,通过“加大品牌推进力度、赋能驱动‘制造+’、提升标准和质量能级”,打响杨浦“上海制造”品牌,推动杨浦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智能制造

1.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现已建成各级企业技术中心82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21家,区级57家,形成较为合理的培育梯队。2020年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取得历史性突破。

2.发布《杨浦区企业技术中心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评估报告(2018-2020)》。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具成长潜力企业,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获评最具创新活力企业,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具发展竞争力企业。

3.注重顶层设计,实现政策延续。新修订完成《杨浦区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杨商务委规[2021]3号)于2021年11月4日经区政府第155次常务会议通过,正式对外发布。此外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杨浦区小巨人工程实施办法》、《杨浦区推进区块链产业升级发展政策》和《关于大力促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办法》等政策。为应对本轮疫情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提振企业信心,制定《杨浦区全力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从全力降成本增扶持,全力强信心促销费、 全力扩投资推建设、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和全力保运转优环境5大方面,制定30条举措,全力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4.整体规模增幅明显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净利润有所下滑,但是资产规模和营收分别实现了24.06%和4.38%的增长,企业就业人数逐年扩大。

5.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育,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33.15%;企业研发人员数增长3.14%;企业高级专家人数增长18.98%。

6.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跃升。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数达26个,增长23.81%;企业发明专利数达738件,增长16.59%;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增长12.06%。

7.打造引领示范,推动质量标杆创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发挥质量标杆企业引领作用”的要求,成功推荐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全生命周期区块链数字化设计质量管理经验”、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中药全产业链追溯平台建设的实施经验”、上海奥思特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实施辅具服务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提升产业链的实践经验”、上海蓝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四化”和 “双驱动四基石”的全面质量提升经验”。

8.建立制造业人才储备库,推送上海“产业菁英”。在市经信委首次设立的上海市制造业“产业菁英”评选中,本区有1人获评领军人才,3人获评青年英才,行业领域覆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在2022年争取更多的产业人才和项目入选,获得市级人才项目资金支持。

9.持续开展工业用地利用率评价,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连续对本区工业地块利用率情况进行评估,在工业仓储用地减少89块,面积减少1.04平方公里(1567亩)的基础上,规上企业地块亩均税收实现33.3万元/亩,同比增长39.3%,总体水平高于全市20万/亩-30万/亩的平均水平。

二、持续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节能降碳目标

1.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涉及纺织印染、化工印刷、混凝土、食品加工。2021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个,降低能耗合计617.4吨标准煤。

2.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2021年完成节能技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个,总节能量963.83吨标准煤,项目总投资1603.8万元。

3.完成深度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工作。完成深度能源审计项目1个。完成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

4.落实锅炉提标改造专项政策。经市经信委和相关部门审核,完成本区184台锅炉提标改造。经审核有70家企业,174台锅炉享受市区两级补贴政策,涉及项目总投资5600.27万元,核定市区两级补贴资金2838.06万元。

三、加大产业领域投资力度,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1.工业领域产业投资保持增长。对标上海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围绕本市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以打造智能制造为主线,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出产值、出品种、出效应,密切跟踪大项目的落地、开工,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2021年在建项目4个,总投资合计9.3亿元;竣工项目(平台)5个,总投资合计8.83亿元,拟建项目1个,投资1.58亿。

2.成功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依托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长三角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创新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作为工信部首批认定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已正式授牌。

3.推进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华域汽车车身零件(上海)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车身零件机加工技改项目”、“华域车身工程和自动化能力提升项目”,上海大众联合发展车身配件有限公司“大众联合工程和自动化能力提升项目”,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2.0T柴油机项目产业化项目”,上海纺印利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绿色环保印刷产品生产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上汽大通汽车而有限公司“纯电架构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项目”。

4.全力推进中兵北斗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结合市经信委的关于《上海市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生态建设”项目,争取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应用融合创新更加广泛。

5.推进数字产业经济的发展。推进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数字底座新供给,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按需推动边缘计算节点合理布局,结合包括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一系列产业应用需求,利用电信运营商企业通信局房、电网变电站等设施资源,适度超前预留边缘计算节点所需的空间、用电等配套资源,加快建设边缘计算节点资源池,强化算力统筹供给。 以“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区建设为引领,在滨江中北段,做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慧医疗等产业,充分发挥军工路空间载体资源丰富优势,支撑在线新经济产业生态园应用场景的建设。

四、优化企业服务,推动专精特新梯度培育

1.企业服务效能持续扩大。依托街道、分中心、文创园区和服务机构,建立169名服务专员队伍,覆盖重点企业3078家;培育有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个,市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32个。

2.文创产业持续发展。推动15个文创园区和2个文创空间获得市级文创园区和市级文创空间称号。16个项目获得2021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创意设计类)产业发展财政市区两级扶持资金269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1亿元。7家企业获得2021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获得市级扶持资金213万元。推动上汽大通等12个项目入选“上海设计100+”、良设夜宴等8个项目入选“时尚100+”、上海牌手表等4个品牌入选“品牌100+”。指导4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设计引领示范企业。

3.梯度培育质量显著提高。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0家、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9家。累计培育市级民营总部企业13家、区级总部企业6家、贸易型总部10家。

五、落实人才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落实人才安居政策、满足多层次人才安居需求2021年区委组织部颁布新一轮《杨浦区人才安居实施办法(试行)》,对区内各类高科技企业人才,包括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及海外留学生,紧缺急需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等,实施了更普惠的人才安居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对象给予货币补贴(主要指对人才发放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主要指向人才提供经认定的人才公寓),针对性解决不同发展阶段人才住房问题。按年度进行申请,一般在每年的下半年确定一个月为集中受理期,基础性人才公寓则为日常受理。新政实施以来,共为160家企业申请租房补贴,涉及人员共987人,发放总金额达1062万元。基础性人才公寓累计申请单位649家,申请人数1298 人。

2.推进职工职业培训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通过使用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在全区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或委托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累计开展各类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33000余人。二是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职工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021年累计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253人。三是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2021年累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09人。

 

 

                                                             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2005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刘伟                       联系电话:250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