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第C-018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2-09-27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杨科两会[2022]39号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第C-018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郑舟、宛春强、冯学、陈国富、王杰、陈琪代表:
你们提出的C-018号“中德数字化联合创新平台赋能高能级科创引领区和开放生态构建”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概况
代表建议收悉后,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主办单位,第一时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与代表们取得联系并走访代表,仔细聆听建议和意见。首先对你们提出的关于“中德数字化联合创新平台赋能高能级科创引领区和开放生态构建”表示感谢。你们以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的建议对杨浦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有较好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议立意高、针对性强、有可操作性。关于“要与区内高校或科研机构(如同济大学等)共建中德数字化联合创新平台”的想法,将有助于我区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增强区域创新策源动力。
二、建议答复
答复1、建议在上海市、区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与区内高校或科研机构(如同济大学)共建中德数字化联合创新平台,对接区内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需求,加强其科技共创及技术应用落地能力,打造杨浦区的“科创高地”,形成以杨浦区为中心,覆盖上海市,辐射长三角的“政用产学研”生态圈。
自2017年起,本着“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原则,杨浦区全力支持西门子流程行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在持续打造数字化示范场景、联合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的成效。
现阶段,杨浦区已与同济大学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也将与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协议,将共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并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创合作。这些高校、科研机构很多与杨浦区合作的理念,都与西门子等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通过加强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协同推进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创新与产业深度整合。下一步,杨浦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吸纳科研团队,引进创新创业项目,组建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新设一批重点产业领域的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共治生态;推动创新平台与区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形成创新联合体;加强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另外,我们还将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在地的优势,通过企业开放式创新、成果托管运营等服务,与科创企业、高校院所达成长效合作机制,为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供科技成果评价、托管、验证、交易等一条龙服务支持,推进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打造“政用产学研”生态圈。
答复2、关于以数字化技术策源,加强中德双向合作,加强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智慧城市(智能楼宇、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推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的建议。
结合“十四五”期间拓展功能型平台新内涵的工作任务,杨浦区将培育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一是积极探索“区校企”共建共享新模式。支持区内高校围绕脑与类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建造、医工交叉、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建设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发挥中德数字化联合创新平台的技术策源功能,推动中德技术创新平台间的合作,开展技术合作与示范应用;二是推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积极发挥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区块链行业协会和上海节能行业协会等平台在杨浦发展的契机,推动中德双方在“双碳”领域的双向合作。搭建与生态环境部成果平台、知繁业茂海外高校低碳绿色技术库、宇墨咨询海外企业低碳绿色技术库、萃森科技国内外高校专利低碳绿色技术库、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等平台的合作,汇聚政府单位、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的众多低碳绿色技术项目的资源,建立“低碳绿色技术交易平台”。
答复3、关于平台建设给予支持。
杨浦区近期出台了《“长阳秀带”杨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专项政策》,在促进要素集聚、创新金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人才保障等方面,率先探索、先行先试,打造有利于在线新经济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助力推动数字经济在杨浦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全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节点,杨浦区将始终坚持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核心理念,全面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积极对接各方资源,充分利用西门子所参与的上海市政府与巴伐利亚州的战略合作、西门子与上海市科委的战略合作以及西门子与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等相关资源,为创新联合体对接区内相关企业,寻找共性需求,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同时我们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创新共同体的打造,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2022年 6月21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陈新建 联系电话:6580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