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E044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28

 

                                   

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E044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杨浦区委:

您提出的E044号“关于提升居委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治理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在收到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提升居委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治理能力的建议”的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对于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高度认可,立即组织了研究讨论,并充分听取了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答复件。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关于建立抗疫物资日常储备与流转机制

2020年初以来,杨浦区建立了防疫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了一定量的口罩、防护服、隔离衣、防护面屏、消毒液等物资,初步建立了区级防疫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区级应急储备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落实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液等大量防疫物资,为我区各部门、各街道、社区和机场等一线防疫工作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区积极与市级条线的市商务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沟通,通过市级层面扩大防疫物资供应渠道。在社会生产能力和物流全面恢复后,我区建立采购商清单,与25家防疫物资供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拓展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手套、帽、鞋套、护目镜、额温枪等重要物资进货渠道。通过与企业和供应商签订物资保障协议,要求企业按照协议常备一定量的防疫物资,优先保障我区应急供应。储备企业一般能在一周甚至更短时间内将区内各单位所需物资供应到位。企业储备作为区内储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节约了政府直接储备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空间成本、时间成本等,并显著提升了防疫物资的使用效率。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储备防疫物资的有效期问题,可以通过‘半衰期’方式解决”的建议,我区已制定杨浦区新冠医疗防护物资储备、轮库方案。根据《关于建立健全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及有关工作要求,杨浦区卫健委委托区内第三方承担杨浦区医疗防疫物资的应急储备与供应工作,同时考虑到储存场地等因素,一并委托其承担上海市卫健委通过上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调配到杨浦区卫健委的医疗防疫物资的存储与发放工作。为确保库存物资合理使用不浪费,以节约财政资金为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杨浦区公共卫生专业医用物资应急专项储备库存快速周转机制,针对库存物资的品种、数量和效期等特点,建立了物资轮库管理办法。根据沪肺炎防控办2020238号《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医用物资储备轮库工作方案》的通知,制订储备、轮库方案。如:根据要求,已搭建完成上海杨浦区卫健委防疫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按照轮库方案“先进先出”,有效期排序原则,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储备、发放或配送。区内各医疗机构每周通过平台系统上上报需求,区卫健委会依照实际库存、需求等因素审核、调整,系统内生成领用单据。此外,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小区封闭管理及全员核酸检测,我区要求各街道均需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工作,按照供一个封闭小区5天的使用量储备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疫物资,以备应急所用。

(二)关于统一居委会上报数据格式

目前,杨浦区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上是由区疫情防控社区工作指导组牵头,一口管理,在今年年初排摸外来务工人员离沪返沪情况时,运用“社区云”平台进行网上填报,有效简化和合并工作内容,尽量减少报表填报,避免重复工作、杜绝形式主义,减少居委会重复工作数量和强度,让居委会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线工作中。下一步,我区将继续以“社区云”平台为依托,实现基层信息系统一头管理、集约管理,优化基层数据采集使用模式;加快智慧社区场景化运用,为社区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工作知识、资源对接、移动办公、居社互动等业务支撑;在数据采集和运用中强化脱敏和非隐私化处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等。

(三)关于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加强居委会底层数据基本建设

20207月份开始,杨浦区开始推进作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在居委会层面的“统一入口”的“社区云”平台。“社区云”平台包含社区治理平台居社互动平台,两个平台相辅相成,共同辅佐用户实现信息化便捷办公,拉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距离。社区治理平台主要针对居委会内部工作,包含接待走访、会议记录、活动开展、问题处置等日常工作,在依据市大数据中心将人、户、房信息绑定的同时,可通过灵活标签对居民、房屋与各级组织架构进行统一梳理,便于日常使用。居社互动平台主要针对居委会对外工作,包含实时展示社区信息的社区公告、社区服务与办事指南,体现居民心声的议事厅、身边事、邻里社交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居社实时互动。

在推进过程中,要求各街道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七人普”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利用“七人普”边界划定、建筑物清查、普查小区编组人员和资源优势,完成“社区云”房屋构建工作;要与“七人普”户籍整顿工作相结合,通过户籍整顿,及时向人口协管员反馈居民区人员变更、变动动态信息,督促派出所及时调整,便于相关人口信息及时导入“社区云”平台;要充分利用“七人普”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资源,完成“社区云”人房信息导入核对查错纠错工作。二是要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利用疫情期间的小区封闭管理、疫情防控宣传发动、返沪人员闭环管理等防控手段,对辖区人员进行一次再梳理,及时发现人员变动情况,第一时间采集更新相关信息。同时,区民政局已联系技术公司,就将我区特色应用“e睦邻”接入“社区云”平台开展对接工作,力争使“e睦邻”中积累的大数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使“社区云”为杨浦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整体水平提供有力抓手。

(四)关于社区中心建立基本卫生人员储备库

目前,杨浦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工作。杨浦区卫生体系内成立讲百人师团,定期到各居委会办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各种科普宣传讲座,例如疫情防控讲座、戒烟宣传。在辖区内聘请热心于社区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一定认识的人员担任社会监督员,建立社会监督组织。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定期进行评价督导。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建立有组织的APP平台或微信群等联系方式,能经常互动。通过志愿者组织慢性病患者俱乐部、患者同伴教育、自助健康体检等活动,提供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居民委员会人才体系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目前,居民区层面的社区工作者主要包括居民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成员、居委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专职党群工作者等。杨浦区在规范和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规范社工“入口”管理。杨浦区从首批社工招录考试开始明确准入条件,设置统一的学历、年龄要求,后期随着岗位细分增加专业要求,逐步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社区工作者招录体系。2020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部署,设置76个岗位,面向本市优秀应届毕生开展定向招录,进一步充实了我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增强了街道职业化工作力量;二是加强社工人才培养。近年来,杨浦区结合社区治理不同领域的岗位要求,分层分类开展实务培训。组织策划社区工作者入职培训,为新入职人员尽快适应社区岗位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挑选各街道社区工作者骨干约40人,开展骨干培训班,重点围绕社区治理实践与创新、社区工作实务等,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进一步配齐配强基层工作队伍;三是畅通社工职业通道。杨浦区目前实行全市统一的“三岗十八级”职业化薪酬体系,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负责人、主管和工作人员三类,等级分为十八级。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等级和薪资水平紧密挂钩,以其职业资格、学历学位、年度考核成绩和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评定,并随着工作岗位晋升、工作年限增加、能力素质提高相应提升,以期形成与工作职责和内容相适应的薪酬体系。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建议杨浦区新进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可以参照扶贫攻坚工作模式,安排固定时间到居委会挂职锻炼”及“建议在公务员考试中增加社区一线工作经验的加分录取”,根据上海市公务员招录规定,各区不能自行添加招录条件,故“增加社区一线工作经验的加分录取”项无法执行。同时,按照《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新录用公务员应当安排在录用职位工作,一般不调整岗位,不得借调到其他单位工作,不得参加规定以外的离职学习”的规定,在新录用公务员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内,无法安排“到居委会挂职锻炼”。

下一步,杨浦区将积极调研,探索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安排试用期满的公务员至基层开展一线体验活动,同时也请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小巷总理”走进课堂讲社区治理,通过“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居民区资源对公务员成长的作用。同时,将继续对全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全面排查,提出优化本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资源配置方案,探索社区工作者实名制信息管理,逐步构建社区工作者招聘、培训、奖励、考核、解聘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注、监督和帮助!

 

 

2021528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12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李  辰                   联系电话:2503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