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C062号提案的答复 2024-08-07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主动公开
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杨科经委两会[2024]20号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C062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杨浦区委:
你们提出的C062号“关于如何疏通辖区内企业创新梗阻 提升杨浦区科技创新产业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杨浦区科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提案聚焦《中共杨浦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意见》,指出我区在提升科技创新产业竞争力方面缺少“尖子”企业、理论创新与实践脱离、创新容错机制温度性与包容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我委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及时联系委员就产业政策导向、企业培育体系、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对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努力促进问题解决。
二、提案建议答复
杨浦区高校众多,中小科技企业也多,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疏通企业创新梗阻,提升科技创新产业竞争力是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重点。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
一是出台《杨浦区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领航”“启航”“续航”“助航”四大主要任务,细化了12项扶持措施。坚持前沿聚焦、全要素集聚和全周期服务,强化创新策源、转化、协同,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孵化,致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杨浦模式和杨浦样板。
二是提出构建“1+N+3”新一轮产业政策体系框架,制订《杨浦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建立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指引》,着力打造集成式政策工具箱,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基础支撑,为杨浦在线新经济、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重点集群和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健全企业培育体系
一是形成“孵化-培育-成长-成熟”的企业成长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区科技/双创小巨人企业—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2023年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98家,区双创小巨人企业69家,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129家;涌现出一批如优刻得、商米、精智、万物新生、千寻位置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举办“小巨人下午茶”、“双创加油站”等活动,促进科技企业沟通交流,带动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滚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0 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25家,各级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均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先后制订发布《杨浦区“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杨浦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实施细则》《杨浦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行动》。
(三)搭建产学研用服务平台
一是坚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搭建创新平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丘成桐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等核心优势,加强导入生命科学、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等多项交叉学科,搭建国际领先的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基础科学平台。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积极建设市级高质量孵化器,加强区内孵化器阶梯培育;联合复旦大学打造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联合同济大学打造致蓝概念验证中心;引进香港中文大学创新资源,共建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打造“沪港通”创新创业服务高地。
二是鼓励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围绕科研成果库建设、高价值成果培育、技术需求对接、项目落地转化等方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平台作用,在盘活各类创新要素的基础上,从供、需两端入手,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供端,充分挖掘区内企业技术需求,对技术成果进行初判评估,建立技术图谱。在需端,建立专业的线下队伍,委托科创帮等机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高校院所,开展需求研判和技术评测,并与线上平台资源进行精准匹配。
三是做优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交易制度与体系、线上交易系统、技术交易生态三个方面。开展技术交易服务,为技术供需方及服务方提供优质的交易平台,打造核心交易体系,依法组织技术成果及技术交易服务,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甄别与比选,并提供一站式交易结算与交易鉴证服务,形成创新资源聚集效应,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缩短科技成果转换周期。
(四)推动数字经济升级扩容
着力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百业的“头雁效应”、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立足“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大厂+大学”的特色优势,培育壮大以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商、互联网生活、在线文娱为代表数字经济产业链,打响“杨‘数’浦”产业品牌。今年以来,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营收达681.65亿元。发挥区内B站、美团、抖音等领军企业集聚优势,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创杨“数”浦数据要素创新示范区。
(五)落实各项科技扶持政策
一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共受理378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6家。对257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区级资助资金1785万元。
二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共1182家企业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通过评价入库企业1173家,较上年增幅为10.55%。358家企业报名参加2023“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立项71家。
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推动 12个创意设计类文创项目获得市级立项,获得市区两级扶持资金2285万元;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揭榜挂帅,推荐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6个项目“揭榜”大企业需求;推荐5家企业申报2023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创新)项目,获得专项资金131万元。
(六)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杨浦区新建5G基站(逻辑站)297个,累计开通5G基站(逻辑站)2537个。开通155个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信号覆盖,其中133个有投诉住宅小区实现全部覆盖。完成新一轮i-Yangpu场点招标及签约工作。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信息化建设征询19宗。推荐21个项目参加2023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评选。积极推进杨浦区“一网统管”建设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总接入视频数量超过1.7万路。推进杨浦区“一网统管”技术服务项目(公安800路视频监控),完成831路视频图像建设工作。
2024年5月20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14楼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陆军霞 联系电话:65690561